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转战农垦四十余年的老军工(三)

柳登旺 口述

搞活农垦经济

1978年秋,我调任农垦局副局长。当时的国营农场仍然实行的是单一生产粮食的经营方式,创建28年的农场25年处于亏损状态。既发挥不了土地资源的优势,又不利于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两年多的时间,跑遍了十几个农场,走访了近千名基层干部和职工,拜师学艺,终于提出“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经营方针。经过局党委的讨论很快达成共识,于是局领导班子大刀阔斧地组织实施。第一步把十几个国营农场划分为粮油、畜牧、林果三个经济区。第二步经营兼顾各自农场的特点,在全系统建起“五朵金花”种植场,10个商品生产基地,并以这些产品为原料,办起了粮油、制糖、酿造、食品罐头、蘑菇、皮毛、奶制品等十大工厂。这五朵金花就是:长山头农场大面积种植红花,红花既是药材又是油料作物;灵武农场种植黄花,又名金针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黄羊滩、暖泉农场,种植葵花1万多亩,是很好的油料作物;在农垦科研所种植玫瑰花,一种名贵的天然香料,是食品工业的添加剂;在黄羊滩农场种植啤酒花,既是酿啤酒的重要原料,还是一味中草药。经过实践证明,这些举措完全切合农垦实际,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我从小离家参军,没上过什么学。后来到了部队也只上过扫盲班。从打仗到生产建设,我始终认为没有文化和专门知识是不行的。在前进农场,为了搞懂作物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特点,经常夜里钻进地里观察作物生长,并在作物上画上标记,积累知识和经验。为了弄懂土壤学,抽空跑到农艺师的实验室虚心请教,和农业科技人员一起,不分昼夜地在田间地里搞实验。我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工作上,尊重科学,狠抓备耕、春耕和田间管理。同时,改人工播秧为大面积机播,抓住农时,合理施肥,当年粮食产量就翻番了。

当会说话的领导

在农垦当了一把手后,有人这样评价我:“干事在点上,说话没废话。”这可得益于几十年不断地学习思考和总结。我要求下属常用的一句口头禅是:“没有文化要会说话,没有文凭要有水平。”其实这也是我一生追求的座右铭。

会说话,我在农垦是出了名的。每次讲话都经过深思熟虑,然后自写提纲,总是用生活中的形象事物和语言表达出来。让人轻松听懂,耳闻难忘。

一次,一位中央领导来宁夏视察,一连几天看上去都表情严肃,按计划下一行程该到农垦了,地方领导多少有点担心。在陪同这位中央领导视察的过程中,领导走到哪里,我就详细介绍到哪里。一些时间、地点、人名、数字,包括一些很专业的问题,都一一说得清清楚楚,不时还加些诙谐幽默的段子。结果中央领导听了以后都十分高兴,脸上露出少有的笑容,称赞我能干会说,是宁夏农垦的“活字典”。

1991年江泽民总书记来宁夏视察工作,我在平吉堡介绍奶牛如何养得好,一五一十把“荷斯坦”奶牛的产奶数量、质量及发展规模详细作了介绍。乘着中央领导高兴,我顺势说:“总书记,您看也看了,我也给您汇报完了,就这个牛产的奶您能不能赏光品尝一下?”那天天也热,江泽民总书记说:“行行行。”江泽民总书记来宁夏视察,喝了我们平吉堡奶牛场出产的酸奶。这可是活动里没安排的项目。

还是那次视察,我记得是1991年6月19日下午4时,江泽民总书记来沙湖,那天天气很好,游艇在湖中行驶时,居然有鱼蹦到了船上。我就说,总书记,今天连沙湖的鱼都欢迎您呢!总书记高兴得很,事情就是那么的凑巧,连鱼都来凑热闹,沙湖的旅游名声在外,不红也难。当船行进到湖与沙之间时,我一时兴起,随口向总书记作起了广告:“贺兰山下一明珠,塞上江南是沙湖。有沙有水又有芦,南北风光在沙湖。南方有湖没有沙,西北有沙少连湖。沙湖有沙有湖还有芦,万亩荷花伴沙湖。欢迎江总书记视察沙湖。”江泽民总书记听了连声称赞我说得好,随后亲自为沙湖题了字。

我这个人,一辈子当了7年的兵,打了5年的仗,剿了2年的匪,办了43年的国营农场,再啥也没干。

(吴金遨 马晓虎 整理)

--> 2021-10-18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37878.html 1 转战农垦四十余年的老军工(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