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严守生态底线 留住发展“底色”

——盐池县政协围绕“天然草原改良情况”协商议政

本报记者 张玉香

根据吴忠市盐池县政协年度协商计划安排,“天然草原改良情况”成为专题协商议题之一。近日,盐池县政协《关于全县天然草原改良的协商报告》(以下简称《协商报告》)出炉,这份蕴含了广大盐池县政协委员智慧和汗水的《协商报告》,不仅体现了政协委员积极的履职态度,也将成为盐池县委和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

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盐池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组成调研组,对全县天然草原改良情况进行调研协商。调研组先后深入王乐井乡孙家楼村、丁记井村,冯记沟乡黄草梁村、乔儿庄村等天然草原改良补播区进行了实地视察调研。在孙家楼村、平台村分别召开座谈会,邀请村民代表、村组负责人、县乡(镇)林草畜技术人员参加,并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

盐池是我区发展滩羊产业的核心区域,辖区内天然草原面积830万亩,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原面积710万亩。自2003年以来,采取天然草原围栏、模拟飞播、人工点播、免耕旋播、机械条播等技术,种植沙打旺、冰草、沙蒿、草木犀、黄芪等品种对天然草原进行改良,累计完成天然草原围栏503.4万亩,补播改良退化草场260万亩,120万亩退化天然草原恢复植被。调研中,调研组成员结合调研实际,围绕盐池县天然草原野草利用提出了许多务实建议。

盐池县政协委员王振学说:“总的来看,全县天然草原大部分植物群落结构简单,植物区系成分贫乏,草原群落稀疏低矮,天然草原生态环境仍然脆弱。”

他建议,要持续加强天然草原保护与改良,坚持禁牧封育政策不动摇,提高工作奖励权重。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有关天然草原改良补播项目,不断改善天然草原生态和草场质量,把天然草原改良与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引导群众支持天然草原改良项目,提升农(牧)户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盐池县政协委员牛创民认为,全县天然草原野草转化利用比较滞后。全面禁牧以后,由于区域草原野草综合利用率不高,大部分可食野草没有收割而自然枯萎,既影响来年生长,也影响天然草原自然更新能力,给天然草原防火带来压力。他建议,深入推进天然草原资源利用研究。聚集各方资源,深入开展天然牧草生长情况调查和营养构成研究,建立相关技术数据库,建立精准化天然草原改良模式、提升天然草原利用价值、支持草畜一体化产业发展和草原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做好天然草原外来物种侵入预警工作,防止草原大面积劣质化,最大限度保护全县天然草原多样性特征。”“及时调整优化补助标准和环节,提高柠条平茬补助标准,增强农户利用柠条发展养殖业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特色重点草畜产业高质量发展。”精准的建议被一一写进《协商报告》中。

严守生态底线,留住发展“底色”。打造 “盐池县百万亩天然草原补播改良示范基地”建设,实现草畜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盐池县委确定的“十四五”规划“六大重点特色产业”中的重点目标。持续推进天然草原改良,大幅提高优质牧草比例,是草群结构进一步优化,草原退化、沙化、侵害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的重要保障措施。盐池县政协的这份详细《协商报告》也必将是推动盐池县天然草原改良的一股重要力量。

--> 2021-09-27 ——盐池县政协围绕“天然草原改良情况”协商议政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37330.html 1 严守生态底线 留住发展“底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