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政协移民资料征集组
张亮:195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这时国家进入了和平建设时期。军队开始大量裁军,中央军委设计院被列入裁军范围,400多人的军委设计院抽调了100多人到浙江,我和20多人被调到了宁夏,被调出的全部是技术骨干和专业能力比较强的技术干部。到宁夏后先分到了自治区计委,当时宁夏还没有专门的建筑设计单位,马玉槐在宁夏当副主席时,又从北京市和甘肃省设计院调来了几十个建筑设计技术人员,成立了自治区计委建筑设计组,我当组长,所有的人都是外省来的,真的体现了五湖四海。几十人的队伍里,清华大学毕业的同学就有6位。主要任务是搞城市建筑设计。到宁夏后,独立搞的第一个建筑设计项目就是银川浴池。当时的自治区领导杨静仁、马玉槐都是从北京来的,他们在给我布置任务时说:宁夏太落后了,各方面都需要发展,但首先要把大家的卫生习惯搞好,让大家有个洗澡的地方,所以银川浴池就成为一个优先项目。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之初,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都比较落后,城市大型建筑项目少之又少,工程投资也时常捉襟见肘,所有的项目都必须精打细算,有时还必须把省钱排到第一位。外观结构、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都要退而求其次。1959年初,自治区党委书记杨静仁交给他一项任务,就是要新建一个大型电影院。
张亮:红旗剧院的设计时间很紧、任务很重。因为想在第二年10月在剧院召开自治区成立一周年庆祝大会。与普通电影院不同的是,红旗剧院除了要有放映电影的功能,还要增加卫生设施、会议休息室,还要有舞台演出功能。舞台设计还涉及了灯光、置景、美术、音响等多个专业技术领域。自治区领导在给我布置任务时还特别强调,新建的红旗剧院必须是银川市的一道风景,外观大气漂亮,内部实用。当时是自治区几个大型建设工程之一。所以我的印象特别的深,现在我还能讲出当时的设计理念、设计结构尺寸和使用的基础材料。
红旗剧院的设计和建设按期完成,给自治区领导和银川市民交出了满意又漂亮的答卷。直至上世纪末,红旗剧院还是自治区重要党政活动的主要场所,红旗剧院建成后,时任自治区副主席的马玉槐夸赞说:红旗剧院的漂亮和实用可以让设计师自豪一辈子。随后的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夏军区大院、护校、宁夏大学、西北煤机三厂等很多项目都是他主持设计。张亮讲,所有的这些设计项目都必须围绕省钱的原则,有些让人放不开手脚。
张亮:当时宁夏太穷,大项目几乎没有,在设计宁夏人民医院门诊楼时,设计投资需要10万元,但政府只给了8万元,最后只能在新材料使用上找路子,后来宁夏在推广新建筑材料应用上走在了全国前例,这其实也是被穷给逼出来的。因为我的文笔好,又让我参加社教,还把我调到了中卫镇罗公社搞社教。
文革后,宁夏迎来了建设的春天,工业项目和城市建设项目接踵而至,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这个时期的张亮挑起了宁夏建筑设计界的大梁,担任宁夏建筑设计院常务副院长。引进了设计项目责任制、大量培养年青人,为城市建设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改革开放后,他又主持了人民银行宁夏分行、吴忠、石嘴山市人行、工商银行、吴忠、固原邮电局等项目设计,其中自治区人民银行项目还获得自治区建设设计一等奖。1975年,张亮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退休后张亮又被聘为自治区政府建设顾问,因为在建筑领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还受邀参加自治区计委、银川市计委、银川市审批服务局等单位建设项目的审查。还曾担任过自治区新建项目专家组成员和专家组组长。
我们采访他时,已经90岁高龄的张老先生还在审查建筑图纸,对项目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等方面的问题给予技术指导,签署专家意见。退休后审图总量达到几百份,建筑项目估值在上千亿元,提出过的修改意见上千条,大部分被采纳。堵住了一些设计项目中的技术偏差和浪费。
张亮说:我很喜欢建筑设计这个行业,喜欢建筑设计中无穷的变化与精巧构思及彰显出的性格特征,喜欢向前沿专业技术挑战,喜欢不断创新的设计理念。对从北京来宁夏从不后悔,能为宁夏的建设倾心全力让我深感欣慰。
(拜学英 蔺银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