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热血青年投革命 干部大队援西北(二)

——西北局举办回族干部培训班始末

拜学英

学校重视建团工作,于4月中旬召开了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蒋南翔作了关于团章的报告,并通过了团章,冯文彬作大会总结,毛主席还为大会题词“同各界青年一起,领导他们,加强学习,发展生产”。

学校共招收了四期学员,1949年8月8日第一期培训班1.2万余学员毕业,1950年3月11日第二期毕业。1949年11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根据中央政治局的建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了中国人民大学,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

华北人民革命大学第一期培训班历时6个月,1949年8月8日举行了毕业典礼,副校长刘澜涛讲话,对华大性质作了概括:“天下的大事莫过于革命工作,而华大毕业生却个个都做革命工作,华北大学之所以谓之大,就是这个缘故。”在毕业典礼上,朱德总司令要求大家:“西北、西南解放神速,那里需要干部去接管。同学们毕业后多数要分配到南方和西北去,这是最光荣的任务,你们随军前进,到新解放区去工作,解放军打到哪里,你们就工作到哪里,在哪里生根。”

西北干部大队的组建及奔赴西北

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华北大学、军政大学、南下工作团等在京的学校,按照中央和华北局的总体部署,对各自招收的青年学员经过3个月至半年不等的培训,使学员们武装了头脑,提高了觉悟,增长了知识,加深了友谊,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深了认识和理解,对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充满信心,对新中国的前途充满希望,滋润了学员们的心灵,开阔了学员们的眼界,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得以初步树立。正如校刊《熔炉》刊名一样,学校是一座学习马列主义,改造旧思想的革命熔炉,每个人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有的学员在培训期间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有的还加入了党组织,思想觉悟和理论素养均得以提高,成为维护新政权的新生力量。学员们充满了革命激情,“到革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了学员们发自内心的真诚愿望和抉择。

按照中央和华北局的考虑,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华北大学经过短期培训毕业的青年学员将组成南下工作团和西北干部大队,学员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情况自愿选择。于是,1800人组成西北干部大队选择西进,而更多的学员随工作团南下到南方新解放区开展工作。在各学校参加培训的98名回族青年选择少数民族较多的大西北,随西北干部大队西进。西北干部大队编为3个队,在等待西北局接的几天里,又集中在一起,学习毛主席“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约法八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文件。西北局对西北干部大队西进非常重视,派西北局组织部干部何载前来北京迎接这批干部,并举行了西北干部大队成立授旗仪式。

1949年8月10日,由1800人组成的充满着革命激情的队伍——西北干部大队从刚解放不久的古都北平出发,奔赴大西北,大家同声唱着“去,去,去,到西北去,到西北去,到西北去!我们是新中国的优秀儿女,哪管它山高路远,黄河水又深,大踏步向前进,西北的人民期待我们……”西北干部大队的学员集聚在北京前门西车站,依次登上铁皮货车,整装待发。“到大西北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的口号在车站及站台上响彻,学员们脸上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和活力。学员们有毕业学校领导欢送的,也有父母亲到车站送别的。

西北干部大队的学员们穿着灰色军装,背着军用水壶,坐上了离京的火车,经天津、沧县、德州、石家庄,到山西榆次后,又乘窄轨火车到灵石后步行,途经介休、平遥、霍县、解县,到风陵渡改乘船过黄河,抵达潼关后再乘火车到西安。

在1800余人组成的西北干部大队里,有98名回族学员从北京出发时,分别编在3个大队里行军。为方便行军途中吃饭,西北干部大队到山西榆次短暂休整时,将98名回族学员编成一支分队,贾春光任分队长。这些回族学员们深知大西北是回族比较集中的地方,饱经苦难的回族人民期盼着翻身解放,学员们对“打到西北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更多了几份情感。

中共中央西北局于1949年9月18日在西安新城广场召开大会,热烈欢迎西北干部大队的到来,时任西北局书记习仲勋说,你们来到西北,今后西北就是你们的家,你们要在这个家庭里过好光景,首先就要了解这个家庭里的一切实际情况,并且团结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大家要有广泛的适应能力,不要好高鹜远,希望大家团结群众,注重实际,克服困难,做好工作。随后安排学员们观看了三易社演出的秦腔《红娘子》、歌剧《刘胡兰》等。

--> 2021-08-09 ——西北局举办回族干部培训班始末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35473.html 1 热血青年投革命 干部大队援西北(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