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单 瑞) 在自治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农工党宁夏区委会提交了《关于推进农膜回收利用的提案》。提案指出,2019年我区项目县(区)覆膜总量为1.67万吨,实际回收农膜1.6万吨,农膜回收率为95.5%,全区农膜回收率达到84%。虽然农膜回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区大部分农膜回收机具只能清理干净土壤浅层的废旧农膜,回收效率不高,机械捡拾推广难度较大。”农工党宁夏区委会相关负责人建议,应从提高捡拾效率入手,大力推广农膜捡拾机具,培育专业化机械捡拾队伍,推广社会化专业服务。
“政府可对农机合作组织购置农膜回收机械给予一定补贴,对开展农膜机械化回收作业实施补贴,进一步提高农膜回收效率,降低回收成本。”该负责人说。
废旧农膜回收大多数为小微企业,所加工的产品主要以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低的黑地膜、滴灌带、塑料瓶等为主,废旧农膜加工企业的市场利润率不足2%,有的甚至加工越多亏损越大,严重影响了加工企业回收利用农膜的积极性。
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坚持“行政推动、企业带动、农户参与、市场运作”多方协同运行模式,研究出台扶持政策,对农膜回收加工企业从土地、税收、设备和项目上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加大对规模化农膜加工企业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改造升级作业线给予资金扶持,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针对农膜收购者制定考核细则,做到每个地块都有收购者认领,通过考核验收后给予财政补贴,对积极捡拾农膜和回收利用废旧地膜的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其他农业生产经营者给予地膜补贴或项目支持,让农民在清理农膜中得益、收购者在回收农膜中赚钱、加工企业在利用农膜中盈利,逐步建立稳定、持续、可推广的回收体系。
“由于农膜回收收益低、宣传引导不全面、对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等因素,部分县区群众主动参与农膜回收的自觉性不高。”农工党宁夏区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可利用农业科普讲座、新农民培训以及扶贫帮扶、“科技下乡”“政策下乡”等活动的开展,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微信等多渠道增强农民对农膜回收的自觉性。各市、县(区)也可结合本地区实际,印制相关的宣传挂历、抽纸盒、围裙等实用物品,对长期保留起到持续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