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毕 竞
阿曼古丽,同心县政协委员。她是同心县环卫所的一名普通清洁工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默默无闻、兢兢业业7个春秋,她用自己的双手,托起家庭的重担,用辛勤的汗水,为市民创造出洁净、舒适的居住环境。她曾获得“全国中华孝亲敬老之星”、自治区第二届“百孝之星”、“吴忠十佳好媳妇”、同心县“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仁孝楷模 辛勤工作
1997年,阿曼古丽和丈夫双双下岗,他们一起在建筑工地上打工。2003年,公公得脑溢血,全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一日三餐都要喂。阿曼古丽开始帮助婆婆照顾起公公。2009年,不幸又一次降临到这个家庭,婆婆也瘫痪了。丈夫白天外出打工,阿曼古丽便照顾两名老人。为了方便照顾老人,阿曼古丽决定和公公婆婆睡一个炕上,一夜起来几次给老人翻身、换尿布。丈夫见阿曼古丽实在熬不住了,想替换让她歇歇,固执的阿曼古丽坚持说自己能行,因为她知道,丈夫白天还要在工地干重活,更需要休息好。“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阿曼古丽做到了,她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的公婆。
2014年,阿曼古丽来到同心县环卫所工作,她深知自己肩上的重担。“既然选择了环卫事业,就应该全身心的投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阿曼古丽说。大家都清楚环卫工作脏、累、苦,365天一天都不能停,无论是刮风下雨、寒冬酷暑,都要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刚到环卫所工作,由于清扫的路段比较长,人口密集,商业网点众多,垃圾量大,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学会驾驶环卫作业车,阿曼古丽下班后打电话咨询同事如何驾驶作业车,记录下重点,在没人的地方练习操作。她在工作中处处以身作则,踏踏实实,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炎炎烈日,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开,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路面帮助在班人员拾废纸、烟头,特别是进入秋季落叶期,一阵风后,路面到处是落叶,她总是挥动着大扫帚一刻不停地把一堆堆落叶及时清扫装运走,以保持路段干净整洁。
爱岗敬业 无怨无悔
七年如一日,她日复一日地干着清扫工作,每天面对呛人的灰尘、臭气熏天的气味,她没有退缩,也没有气馁,反而暗暗下决心,一定要与同组人员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任务。她常对同事们说:“环卫工作别人瞧不起,我瞧得起;有人不愿意干,我愿意干;别人不爱,我爱!”她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像一头老黄牛,默默无闻,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她总是抢重活、脏活、累活来干,别人不愿意干的,她抢着干。垃圾点的垃圾箱满了,有些溢出来了,她就拿起工具打扫干净,作业车脏了她会把车擦洗干净。
她每天都在用心工作,也在力所能及的帮助同事,看到垃圾装卸车的同事忙不过来,她就挥动自己手中的铁锹,一锹一锹铲下来,汗流浃背,全身湿透,顾不上休息,又去保洁。有时候车子坏了,还要等车子修好了继续完成一天的工作,每月工资1000多元,但是她从无怨言,总是尽心尽职。她负责的路段,道路两头建筑工地上来往车辆带来的泥沙较多,收沙,运沙成了班组最苦、最累的活,特别是每当大雨、暴雨过后,大量的泥沙、淤泥积在道路上,影响行人和车辆的通行,她为了让市民们在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中生活,立即带头排沙清道,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以自己的实干精神和过硬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虽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但阿曼古丽树立了环卫工人的良好形象,她把单位提出的“城市不干净,我们脸无光”口号熟记于心,说服教育同事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在生活中,她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关爱同事,谁有困难,她积极帮助解决,谁有急事,她主动承担清扫任务。没有壮举,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只是平凡的点滴,她凭着对自己钟爱事业的追求,任劳任怨,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奉献。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城市的街头不乏环卫工人的身影,她们始终奋战在一线。众所周知,一次性口罩是防控疫情的重要装备,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普通公众,都需要大量口罩。每日一次性口罩的消耗数量巨大,而处理这些特殊垃圾的环卫工人,无疑是暴露在病毒面前的高危人群之一。她们同样是一群平凡的最美“逆行者”,她们奋战在最脏、最累的岗位,默默为广大居民筑起一道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