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党员冶哈散长期在外务工,在村党支部号召下积极返乡创业,经营起了一家名为“怡香园”的农家乐。在村党支部的扶持帮助下,他与区内外旅行社达成合作,农家乐越办越红火,年均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纯收入超过15万元,带动30余户农户稳定增收。2016年,冶哈散当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党员做给群众看,群众跟着党员干”。为了切实发挥党员示范作用,村党支部将党员“评星定格”与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制有效结合,把服务群众、领富带富、承诺践诺等作为重要指标,对作用发挥突出的党员给“红星”奖积分,对作用发挥不好的党员亮“黄星”扣积分,小积分激发了党员队伍大活力,形成了党员带群众、先富带后富的生动局面。
党建引领致富路
昔日的冶家村,主要以种植冬小麦、马铃薯等传统农作物为主,靠天吃饭,广种薄收,是出了名的贫困村。
如今的冶家村,山清水秀、环境整洁、宜居宜业,是一个看得到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看到来六盘山森林公园、老龙潭旅游的人日益增多,时任村党支部书记冶俊山因此萌生了发展农家乐的念头,同村党支部一班人商议后,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但没想到的是群众对此并不支持,给信心满满的党支部一班人泼了一盆冷水。
万事开头难,村党支部积极发动2名党员和3户能人做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通过争取政策项目扶持,这5户群众赚得了“第一桶金”,收入比原来种地4年的收入还要高。看到农家乐越办越火,群众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村党组织因势利导,抓紧定方案、争资金、学经验,通过“支部引领、能人带动、协会运作、农户经营”模式,带领群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村上的农家乐由5户增加到30户、50户,最后到135户,近一半的农户都经营起了农家乐,户均收入达到8万元,农家乐成为冶家村的“金字招牌”。
“14年前,当第一批游客踏进村子时,真是太激动了。”作为冶家村第一批开办农家乐的农户之一,赵万升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情形。
村民冶万银曾是贫困户,在村党支部和致富带头人的帮助下,他开办起了农家乐,如今他的“致富经”越念越好,年收入达5万多元。农家乐越办越火,村民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村上的农家乐从5户增加到30户、50户,最后到135户,近一半的农户都经营起了农家乐,农家乐自此成了冶家村的“金字招牌”。
日子富裕了,老百姓的精神文明建设也要随之增强。村党支部推陈出新,创新开展乡村文明积分卡制度“铸魂”工程,将公德美德、遵纪守法、移风易俗等量化为积分,通过用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的方式,既加强了村级治理,又推进了乡村文明;开展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道德讲堂活动和移风易俗的宣讲活动,树立起向善向好向上的村风民风。
在抓好“铸魂”的同时,村党支部大力开展“123塑形工程”,新建幸福大院200余个,幸福农家180多户,村庄的生态更美了,群众的生活更好了。
“我们把过去的老村子叫做‘上面’,把新建的农家小院叫做‘下面’。如今站在‘上面’看‘下面’,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感慨。”兰胜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