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从松花江畔到黄河岸边(一)

宁夏政协移民资料征集组

口述人简介:赵之班,女,回族,1935年7月出生,1949年毕业于北京“华北人民革命大学”,1950年参加回族干部培训班后分到宁夏金积县妇联。从事过机关干事、编辑记者、大学讲师、财务总监、法律顾问等职业。1985年离休。

赵之班:1935年7月2日,我出生于哈尔滨一个回族知识分子家庭,祖籍山东蓬莱登州府赵家庄,清代玄祖父带着4个儿子闯关东,落居东北。玄祖父的儿子中,有两个做中草药生意,后来开了“百草堂”药铺,两个边种地边做私塾先生,算得上是“耕读世家”。当年满清子弟跑马圈地,把家里的地、房子圈占了,把家人也赶了出来,玄祖父一气之下病故了,曾祖父就带着家人跑到沈阳附近的山下生活。到我爷爷这一辈时,继续做私塾先生,靠租种别人的土地为生。我父亲叫赵穆欣,从小聪明伶俐,受到爷爷的严格教育。曾到外婆家放牛,把书本装在口袋里,挂在牛角上,边放牛边读书。后来考入辽宁高级师范学校,毕业后在沈阳国立学校当过老师。我父亲是旧时代的文人,崇尚唐宋时代的诗人、思想家,为我们取名字都取历史上名人名字中的一个字。我叫赵之班,取班超名字中的班字,我哥哥叫赵之洵,取苏洵名字中的洵字,弟弟叫赵之易,取易安居士李清照的易字,妹妹赵之谢,取诗人谢灵运中的谢字。父亲把他对历代文化名人的崇尚体现在了为子女取名字上。

我父亲爱好文学,喜欢古代诗词,著有《北地胭脂》《张作霖传》《松浦新潮》《唐诗宋词优秀作品汇集》四部书。1931年东北沦陷,成了伪满洲国。1945年我10岁时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只知道是满洲国人,直到日本投降时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我父亲当年任哈尔滨报社总编辑,很崇尚苏轼、李白、杜甫等诗词大家,养成了豪放正义的性格特点。因在报纸上编发有反满抗日倾向的文章,被日本人抓到铁西煤矿做苦力,以反满抗日的罪名判了8年。我记得8岁时,日本宪兵到家里搜查,两个宪兵用刺刀对着我和哥哥,一个宪兵用手枪对着母亲的头,把家里翻了个一塌糊涂。我们既害怕又难受,父亲被抓走了,全家人抱头痛哭。日本投降后,父亲得以释放,在沈阳成立了辽海报社,地址在沈阳中华大道8号,取辽宁和海城之意,因为辽宁是故乡,海城是外婆家。父亲并不善于经营和管理报社,维持了一年就破产了,机器也卖了。

母亲是一名知识女性,当时女人参加工作的机会少,就在小学当了一辈子老师。因为都是回族,就在亲友的介绍下嫁给了曾娶过两房妻子的父亲。母亲认为自己是黄花闺女,嫁给了父亲是做填房,心里不痛快,加上两人的性格、爱好、思想、情感不一样,两人经常吵架、摔砸东西。我小时候是在父母亲的争吵中成长的。父亲喜欢我,母亲很宠爱我哥哥,我8岁时,家里把弟弟给了姨家,4岁的妹妹就让我管,我小时候也只能勉强上了一年学。

我五六岁时,爷爷和父亲给我教会了很多诗词。我至今还记着爷爷卧病在床时说,中国的诗词晋盛时期是唐宋两个朝代,你别的不会,一定要学会几首诗词,好的诗词会给人以正义感,给人以纯洁的感情。李清照一个豪门女子能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一个弱女子在失去丈夫后仍存在正义感和国家情怀,仍有一腔正义感,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榜样。爷爷病危时对我说,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你要记住,“人生自古谁无死”多么豪气冲天,陆游临死时写给儿子的诗,仍是不忘关心国家大事。爷爷说,人是历史的过客,在历史的长河里仅仅是沧海一粟而已,但人得有精神,得有感情,懂得感恩,懂得人的感情是很重要的生活动力。我一直记得爷爷教给我的人生道理和古典诗词。我从小感到家里有崇尚读书、朗诵诗词的习惯,朗诵诗词似乎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曲调,从小感染熏陶着我。我虽只在小学上了1年,幼儿园、小学都未毕业,啥证书都没有,后来却教了一辈子书,还在大学教了5年,这是家庭文化传统的传承和熏陶,也与自己后来的努力学习有关。

(拜学英 李青峰 整理)

--> 2021-07-05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33361.html 1 从松花江畔到黄河岸边(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