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婵莉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养老生活,如何让“养老”变成“享老”?近日,记者走进贺兰县首家集医疗、养老、康复、护理等一体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宁夏归德林医养服务中心,探访其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
从“试试看”到“安心住定”
宁夏归德林医养服务中心坐落在贺兰县城东一隅。进入医养服务中心,宽敞的大厅里“有爱心、有善心、有孝心、有耐心、有真心、有细心、有责任心”的服务守则首先映入眼帘。休闲区里,阳光从树缝洒进来,大爷大妈们或坐在椅子上唠家常、晒太阳,或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做康复训练。
“我在这儿可享福了。”一名年过八旬的老人拉着记者的手,不停地夸,“吃得好、住得好,护工天天在身边,我心里别提多踏实了!”通过连廊,走进老人居住的房间,整洁亮堂,闻不到任何异味。
“老人年纪大了,生活照料上需要特别用心。房间有无异味,是判断养老机构对老人护理是否到位的最直接依据,也是我们对护理员最基本的要求。”该中心负责人卢风玲说。很多老人从最初的“试试看”,到如今的“安心住定”,除了看重医养服务中心温馨周到的服务外,最吸引他们的就是能及时就医的便利。
医养服务中心在做到两小时一次的查房、24小时医护值班的同时,还在床头安装呼叫器,并配备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专用治疗室里摆放着针灸、拔罐、激光微波治疗仪等各式设备,并配有专业康复治疗师。同时,为了更好地护理老人,医养服务中心采取“一人一档案、一人一护理”的护理模式,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和护理记录表,按照记录医护团队为老人提供分药、褥疮处理、鼻饲以及血压、血糖监护等医疗服务。
“‘医养结合’是老龄产业生态养老的新航标,目的是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卢风玲告诉记者,医养服务中心于2018年6月成立,以公建民营的模式运营,以供餐、助医、心理慰籍、生活照料、临终关怀等专业的医疗照护,为老人制定完善的康复套餐、健身锻炼等培训课程,是一个让“养老”变为“享老”的老年之家。
该医养服务中心还与固原卫生学校合作,招聘优秀的毕业生来医养服务中心工作;与贺兰县中医院签订协议,开通绿色通道,由该院的医生定期为中心老人问诊,进行中药调理。
贴心服务为老人营造一个26℃的家
“我们之前看了很多家养老机构,经过比较还是觉得你们这里最好!”谢玉芬老人的儿女几经衡量后对医养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说。能给他们留下这样的印象,这里不仅医疗条件好,还从食、宿、行等各方面都给了老人最细心的照料。
谢玉芬老人因严重的风湿病导致长期卧床,长期的患病痛苦令谢玉芬十分困扰,日常生活多受影响。她的孩子们因身体工作等方面的原因,难以周到地照料老人。谢玉芬被送来前,她的孩子们曾多次前来咨询考察。“他们说之所以选择我们,就是看中这里可以提供专业的康复治疗。”卢风玲告诉记者。
2018年,谢玉芬从大武口来到医养服务中心后,卢风玲带领团队成员一起,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为谢玉芬制定了专属个案康复计划,通过循序渐进地实施取得了良好康复效果。“我真的没想到还能在室外晒太阳。”如今,谢玉芬在医养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身上的褥疮已经痊愈,偶尔还能坐轮椅在院子里晒晒太阳。
舒适的住所、可口的饭食、舒心的氛围,让很多老人觉得住在医养服务中心比住在家里还舒服。目前,已有63位老人入住宁夏归德林医养服务中心。
服务口碑与真实效果,是衡量医养服务是否优质的黄金法则。收到服务对象及其家属的赞赏和肯定,这对宁夏归德林医养服务中心而言已不是第一次。不过,对卢风玲而言,每一面锦旗、每一封感谢信,都是独一无二的收获和奖励,“这些都离不开家属对我们的信任支持,离不开我们团队成员的辛苦付出。”
“哪位老人需要吃什么药,当天的情绪怎么样,是不是到做康复的时间了……我们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给老人更好的护理。”卢风玲说。面对失能、半失能老人,还有大部分患有多种慢性病的老人,夜间发病率极高,稍有疏忽,后果不堪设想。“夜间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每两个小时一次查房是‘雷打不动的’,即使是深夜,值班的护理员也不会有丝毫马虎。”卢风玲说。
“没有耐心、爱心的人干不了这一行。”在做好老年人服务的同时,卢风玲没有忘记回馈社会。她面向社会招聘文化程度不高、有爱心有耐心的女性,解决了县城周边部分女性的就业难题;疫情期间,她安排医养服务中心餐厅准备饭菜后,穿上防护服为周边小区坚守在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送餐;疫情过后,她还下调了家中有医护人员的老年人入住价格,感谢医护人员为社会作出的贡献……卢风玲告诉记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让老人们安享晚年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