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单 瑞) 独特的工业发展历史使石嘴山市遗留了工矿区、洗煤厂、运煤铁路线等多处具有时代和地域特征的工业遗址,丰富历史遗址和人文资源为石嘴山市“煤城”变“游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马铁军和王正儒在提交的联名提案中写到,根据2016年工业遗产普查分析,石嘴山市共有工业旅游资源点48处,产权全部为国有性质。其中列入《石嘴山市工业遗产名录》的大武口洗煤厂、火车站候车室(含绿皮火车)、石炭井矿区、惠农区北农场等27处工业遗址大部分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布局建设的煤炭、电力、钢铁、煤炭机械、有色金属等工业企业遗址。
“近年来,石嘴山市按照宁夏全域旅游规划定位,将发展工业旅游作为加快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充分挖掘工业文化旅游资源,创新开展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编制了《石嘴山生态工业旅游发展规划》,累计投入近2亿元,先后实施了大武口洗煤厂工业遗址公园,宁夏工业纪念馆、宁夏煤炭博物馆,平汝线大武口火车站改造,‘贺兰雄鹰’纪念碑遗址周边环境进行修复等工程,为石嘴山开辟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第一提案人马铁军表示,虽然石嘴山市生态工业文化旅游发展取得了一些明显成效,但受管理体制影响,辖区内石炭井矿区、大武口洗煤厂等大多具有开发优势的工业旅游资源为国能宁夏煤业集团所属资产,资源统筹整合利用难度大,后续项目招商和开发建设相对缓慢。为此建议,积极协调解决国能宁煤公司所属工业遗产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用于发展工业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