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红霞) 近日,由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编制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专家评审会在京召开,邀请自然资源部有关科研单位、国内相关院校专家参加评审。
据悉,2019年6月,我区启动《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起草规划初稿、数次修改完善、广泛征求意见,2021年6月初形成《规划》评审稿。评审会上,与会专家在听取汇报并研究讨论后,认为《规划》内容紧扣国家重大战略,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要求,提出“十四五”期间宁夏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战略导向、主要目标和六大主要任务,思路清晰,措施得当,符合宁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规划》成果系统完整,逻辑严谨,数据翔实,对“十四五”期间宁夏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一致同意通过成果评审。
《规划》在总结“十三五”主要成绩、深入分析面临的5个方面机遇和5个方面挑战的基础上,紧扣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实现宁夏“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面推进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由远到近,既展望了2035年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远景目标,又对未来五年“6个新”主要目标进行了具体化,确保目标清晰明确。
《规划》对接落实国家“十四五”、自治区“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指标,衔接纳入林草、地质规划主要指标,补充完善先行区建设、土地权改革等文件涉及指标,共设置生态保护、资源利用、资源保护和基础支撑4个方面19项指标。明确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管控体系、资源供需动态平衡体系、生态保护修复体系、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体系、资源共治共享体系,围绕生态保护修复、资源节约利用、矿产资源保障、地质灾害防治等重点领域,统筹谋划37项重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