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夏天悄悄来临,蚊虫也光临,悄咪咪,悄咪咪咬你没声音……”又是一年盛夏来,被蚊虫叮咬在所难免,不过,别以为被不起眼的小虫子咬一口没大事,轻则红肿、发痒,严重的则有性命之忧。
有的人被蚊虫叮咬后能快速消肿,有的人像皮肤“中毒”似的出现大面积红肿、硬块,甚至水疱,感到刺痛、灼热、奇痒。这种严重反应其实是虫咬皮炎,也称为“丘疹性荨麻疹”。通常认为,这种皮炎是皮肤被节肢动物叮咬,注入皮肤的唾液等物质产生了迟发性过敏反应。虫咬皮炎可由螨虫、蚊、蠓、臭虫、跳蚤等昆虫叮咬或毒汁刺激引起。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也可见于成人,多发生于春秋季。那么虫咬皮炎都有哪些表现呢?
螨虫 叮咬常为水肿性风团样丘疹、丘疱疹或者瘀斑,其上有小水疱,偶尔为大疱。
蚊子 常叮咬婴幼儿皮肤暴露部位,叮咬后可发生血管性水肿;一般被叮咬后可无反应或者出现风团、瘀点、瘀斑。
蠓 叮咬后感觉剧烈瘙痒,局部瘀点或水肿性红斑、风团样丘疹及水疱,可引起全身性过敏反应。
臭虫 叮咬也会出现剧烈瘙痒、疼痛,皮损中央有针尖大小瘀点、水疱,大片红斑或紫癜;多次叮咬导致线状损害,搔抓后留有色素沉着。
跳蚤 叮咬可在吸血处形成带出血点的红色斑丘疹,损害往往成群分布;若对跳蚤唾液过敏,则会出现水疱、红斑等“丘疹性荨麻疹”表现。
被咬之后如何处理?
常见蚊虫叮咬,可使用花露水等涂在叮咬处,也可使用肥皂水涂抹以中和酸性毒液。局部红肿或瘙痒可用纱布或毛巾包裹冰块进行冰敷,可减轻不适。
被咬后注意不要用力搔抓,以免皮损破溃导致感染。
若皮疹多发,红肿明显,瘙痒剧烈,应及时就医。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依巴斯汀片或外用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可消炎止痒。
遇毒虫或毒蜂,切勿拍打,应赶跑或掸落虫体;中毒严重有明显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积极抢救,皮下或肌注肾上腺素,予氢化可的松200-400毫升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静脉注射,若继发感染则予抗炎治疗。
(据《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