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民革宁夏区委会建议:

健全我区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评价标准,对于教育领域中各种相关的人、事、物、制度、观念等教育价值的评判,也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的系统分析和价值判断。教育评价不仅影响着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等,还影响着全社会的教育观念,甚至影响着一个时代的整体教育生态的塑造。

2020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审议通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指明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基本路向。根据《总体方案》要求,我区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任务清单》等文件。然而,但从执行情况来看仍面临着较大挑战和困难。

一是外部评价主体缺位,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教育评价的机制尚未形成。目前,家长、社会、企业、行业参与教育质量评价的积极性仍没有充分调动,业内同行评价、第三方评价发展不充分,部分地区第三方教育评价几乎一片空白,尚未有效形成由学校、行业、企业和社会机构等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

二是教育评价方式单一,不能适应教育评价要求。现行教育评价方式仍以传统评价方式为主,评价工具相对滞后,过多倚重量化结果,体现新评价思想的现代化评价手段和方法不足。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技术手段也运用到教育评价中,如搭建数据采集平台、问卷调查平台、专家评分平台等,这些平台对于提高评价效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仍没有突破“传统”的实质。

三是缺乏刚性要求,实操中难以全面落实政策要求。教育评价相关政策中,一些“硬要求”在具体操作中成为“软约束”,政策推进难。例如,学校对综合素质评价具体方法不明确,在具体操作层面缺乏刚性要求,让学校在教育评价工作中落实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率”等政策要求难以落实。

四是实质性评价不足,教育评价结果认同度低。《总体方案》发布后,我区部分学校结合自身特色,探索改革学生、老师、学校等评价方式,依靠“互联网+教育”等信息化手段,从学生成长和发展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但大多实效性、操作区不强,难逃形式化评价的质疑,虽然学校对于教育评价做了较多有益尝试,但迫于中、高考的压力,评价结果未能与考试有效衔接,因此也很难得到家长乃至社会认同。

为此,民革宁夏区委会建议:结合我区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进一步加强保障机制建设,让行业协会、专业学会、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等有效参与教育评价,解决好学校内外部评价“缺位”问题。借助大数据、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采用创新化、多元化教育评价方式,突破传统教育评价。制定可对标的评价体系,增强对教育评价改革关键环节的“硬约束”,建立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强化评价结果的使用。

--> 2021-06-23 民革宁夏区委会建议: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33871.html 1 健全我区教育评价体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