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厚植人才发展沃土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民革宁夏区委会、自治区政协委员聚焦乡村振兴实用型人才培养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今年,在自治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民革宁夏区委会、自治区政协委员就乡村振兴中如何培养实用型人才建言献策。

加强基层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今年2月,党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明确了加强乡村卫生健康人才的目标任务。“多年来,基层卫生人才匮乏、专业能力水平较低成为制约我区基层卫生机构发展的关键因素。”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穆风梧在提交的《关于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中表示,加强乡村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关键要加大基层卫生人才供给,优化基层人才进修培训,完善基层卫生人才使用管理。

“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最基层单位,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和转诊服务以及一般康复等工作,是我国医疗事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穆风梧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我国公共卫生防疫事业的现实需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在人才招聘引进、人才培养使用、人才流动保障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受条件限制,农村医疗卫生人才招聘引进困难,村医队伍青黄不接,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流动性大、人才保障未完全到位、人员流失严重、收入呈递减趋势。

穆风梧建议,要建立科学的农村卫生室工作制度及待遇制度,解决村医“五险一金”等基本问题,从而解决村医的后顾之忧,吸引或留住有能力的专业人员专心服务这个岗位。健全乡村医生培训或招聘制度,让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提高村级卫生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地方医学高等院校的作用,借鉴农村特聘岗位教师经验,利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临床医学专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临床医学专科贫困生到乡村医生岗位实践锻炼力度。相关部门加强通力协作,给予“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相关配套政策支持,针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学费政府补贴、减免等方式,真正培养出一大批“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人才。

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新农民”

“2019年,我们针对我区农村基层组织干部队伍状况做过一个初步的调研,发现农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严重偏低、能力偏弱问题突出。”今年,民革宁夏区委会在提交的《关于乡村振兴中补齐人才短板的提案》中写到,调研发现,人才问题是制约农村稳定脱贫、实现乡村振兴的最大症结。

“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是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的主体是乡村人才,乡村人才数量正在逐年减少,致使农业产业融合程度低、人力资源匮乏问题突出。”民革宁夏区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表现在农村空心化、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乡村振兴主体力量薄弱。另一方面则表现在高素质农业技能及管理人才缺乏,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足。

提案建议全区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乡村建设工作的领导,特别要根据全区乡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变化趋势,因地制宜地制定乡村人才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培养和吸引乡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重点是第一线的应用人才和管理人才。要充分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通过对人才调配、双向选择、技术推广、提高服务等多种途径,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按照“企业订单、培训机构列单、培训对象选单、政府买单”培训模式,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培训和转移一定数量的农村劳动力。建立健全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制度,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以上的,失业后可在常住地进行失业登记,享受与城镇户籍同等公共就业服务和普惠性就业政策。

推进乡村振兴,更需要“土专家”“田秀才”。提案还提到,要加强本土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和能够担当现代农业科技专家引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使之成为乡村振兴源源不绝的生力军。对内加强人才培养,对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用农民返乡创业扶持政策红利鼓励走出去人才回乡助力发展。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传帮带”等方法,帮助带头人逐步从“经验型”向“知识型”“技术型”转变。

--> 2021-06-15 本报记者 邓 蕾 ——民革宁夏区委会、自治区政协委员聚焦乡村振兴实用型人才培养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33538.html 1 厚植人才发展沃土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