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伦 口述 刘 鑫 魏永哲 整理
从军37年,历经大大小小的战斗数十场,其中不乏苦仗恶仗,印象最深的是1950年解放“披山岛”的战斗,至今每每想起,仍感热血沸腾、豪情满怀。
那年我刚刚19岁,我们炮兵团年初刚刚参加了舟山战役,在浙江黄岩县短暂休整后,我所在的四连和六连奉命配合186团解放大陈岛。
大陈岛地处台海对峙前沿,军事地位十分重要,敌军派重兵驻守,多个军舰在岛屿周围昼夜巡逻。当时我军的武器装备非常落后,我们连只有6门山炮、6艘渔船,但是山炮在渔船上根本无法射击。战友们千方百计将山炮固定在渔船上,考虑到渔船随海水波浪起伏会降低山炮射击精度,我们每天在海边训练,研究潮汐规律、摸索射击方法、探索最佳发射时机。当时条件很苦,我们时常饥一顿饱一顿,再加上正值酷暑,顶着大太阳训练,很多人都出现脱水现象,但令我震撼的是,当时所有病倒的战友稍作休息,恢复意识后立刻返回训练,大家心里都始终卯足了一股劲儿,就是一鼓作气打到台湾去,解放全中国。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战训练准备后,我们奉命从海门出发,到琅机山待命。一天,巡察的战士们抓住了一个特务,经再三说服教育,他告知我们岛两边分别有条海沟,水流很急,以我们的装备条件很难登岛。我们还得知,大陈岛不远处还有一个名为披山岛的小岛,那里仅有国民党驻军数百人。综合分析后,首长下令利用拂晓前敌守军疲困之际偷袭夺占披山岛,随后再伺机攻占大陈岛。行动当晚,我们趁夜色乘船逼近披山岛,敌巡逻军舰发现后疯狂向我们射击,我们充分发挥渔船体型小、反应灵活的特点,一面组织大部队迅速还击,吸引敌军注意力,一面派出一路小分队乘渔船绕至敌军舰后侧,开炮将其击沉,而后一鼓作气攻下了披山岛。后来在我们休整吃饭的时候,驻防在大陈岛的敌军主力又乘两艘军舰利用其装备优势向我们攻击,我们在海湾口利用地形优势,一次次用6门山炮将敌人的铁甲船击退,让具有优势装备的敌军不得不灰溜溜地撤退。
虽说受当时国际国内多种原因影响,我军从大陈岛撤兵了,直至1955年才正式解放了大陈岛。但当时那段经历却时刻萦绕在我心头:当年之所以能够饿着肚子,用渔船加山炮击溃敌军的军舰,得益于那股子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更得益于我们对党的绝对忠诚,只要党一声令下,哪怕立刻付出生命也绝不皱一下眉头。这种精神是我们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个又一个敌人的力量源泉。
如今,我们的人民军队已经屹立于世界强军之林,只要始终秉持、传承发扬渔船打军舰的那股子精气神,就一定能实现强军梦、强国梦。
口述人资料
张友伦,汉族,山东省禹城县人。1931年1月出生,1947年3月入伍,1948年6月入党,1984年3月退役。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等职,随队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作战,荣立三等功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