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 静
1949年9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银川,宁夏获得解放。时至今日,银川这座城市经历了挑战,也不断向新时代迈进,而那段历史记录,在厚重的档案中,永久地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
1949年9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第六十四军一九一师接到军部命令即刻出发火速赶到黄河仁存渡口准备接受紧急任务。自从金积、灵武之战以后,一九一师一直在吴忠堡集结待命,做渡河作战的准备。
14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李志民和国民党宁夏方面军政代表卢忠良等在和平解放宁夏问题的5条协议书上正式签字。而在当日,驻银川老城区的几万名溃散的国民党官兵,在银川城乡造成极为混乱的社会局面。一些溃散官兵公开鸣枪,恣意闹事,公然抢劫民宅、店铺和武器仓库,银川郊区火药库被人引爆,火光冲天,整个银川城内人心惶惶,马鸿宾等宁夏军政要员已无法控制局势。马鸿宾急电彭德怀:“宁夏部队形成崩溃现象,官不能管兵,到处发生抢劫事件,请求杨得志司令员速派兵进驻银川,以安定人心,维护社会秩序。”
随后,解放军一九一师在接到命令后,立即整装出发火速向黄河仁存渡口前进。16时,解放军一九一师按时赶到了仁存渡口。陈宜贵、孙树锋连汗也顾不上擦就立刻去接受任务。
在离渡口不远的一块空地上,第六十四军军长曾思玉和其他几位首长已经等候在那里,他们见陈宜贵、孙树锋来得这么快都非常高兴。曾思玉交代说:“银川城里的军队已经溃散,一些散兵到处打枪抢劫,社会治安很乱,你们进去后首先要安定社会秩序,(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