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婵莉) “已对辖区内各类困境儿童情况梳理排查,将符合条件的儿童及时纳入相关保障范围。在做好孤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困境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服刑人员、被执行强制措施人员未成年子女,不断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城乡的未成年人社会服务网络。”近日,接到民政部门的回复后,银川市西夏区检察院负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检察官终于放下心了。
小文(化名)是一名小学生,其父亲在2012年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现在监狱服刑。其母亲离家出走,现下落不明。小文一直由奶奶抚养。现在小文的奶奶被鉴定为精神二级残疾,曾多次对小文实施暴力伤害行为。学校老师发现小文遭受伤害后立即向派出所报警。因无实际监护人,小文被送往银川市未成年人救助中心进行临时监护。检察官在得知该案件线索后,依法调取证据材料,并委托社会工作者对小文的家庭进行评估,与政府工作人员、小文的旁系亲属、社工前往监狱,解决小文的监护难题。经过充分沟通,协议由小文的姨奶奶担任监护人,就小文的户籍、转学、相关福利保障达成一致意见。随后,检察机关督促派出所尽快办理小文的户籍转移,便于民政部门将其纳入孤儿的救助范围,协调教育部门解决小文就近入学等问题,并委托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社工对小文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顺利回归家庭。
面对大家的帮助,小文的父亲感激涕零。小文的生活有了着落,这让检察官松了一口气。可是辖区是否还有类似境遇的孩子?对此,西夏区检察院发出检察建议,建议民政部门进行排查、走访,重点排查“人户分离”困境儿童,及时掌握其监护情况,对符合条件但未纳入保障的儿童依法纳入社会救助和相关保障范围。对监护失当或监护缺失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关爱、监护随访等服务,对事实上无人抚养的未成年人开展委托监护、替代照料等服务。对严重侵害未成年人权益、屡教不改的监护人,依法采取行政和司法干预措施,转移监护权,落实国家监护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