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做好草原保护修复利用“大文章”

(上接01版)

与会人员紧扣主题、集思广益,与长期关注草原生态工作的部分专家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探讨、互动交流,梳理成绩,分析问题,在思想碰撞间,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鼓干劲、建良策。

“协商报告重点围绕草原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四个方面分别阐述执法成就、主要问题和意见建议,问题与建议一一对应,针对性强、层次清晰、言简意赅。”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杜正彬首先就协商报告作说明,调研期间同步开展网络议政,截至目前,共收到网络意见建议130条,一些意见已吸纳到协商报告中。

作为参与此次调研活动的委员之一,自治区政协委员蔺银生说,宁夏实施全面禁牧封育后,草原生态植被快速恢复,从原来的35%提高到了56.51%,接近300毫米降雨量的极限值。达到这个极限之后,生态系统恢复转入缓慢期,会有物种退化和洪灾风险。建议政府在主导保护和修护工作的同时,还应承担主导分区施策和科学利用的责任,在植被恢复较好地区试点轮牧。

“黄河宁夏段流经的13个市、县(区)均有草原分布,草原既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也是畜牧业的基础,关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黄河上游流域的生态安全。”自治区政协委员陈凯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的草原生态状况扭转了全面退化的态势,但仍然存在人草畜矛盾、保障能力差、利用不合理、生态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建议完善法规制度,构建高效管理机制,摸清草原底数,促进草原精细化管理,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推进重点建设项目。

协商会上,大家“剥洋葱式”层层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多年来,宁夏实行草原承包经营管理责任制,但实际上,草原虽然实行了承包经营,但草原承包经营责任落实不彻底,草原承包经营者对草原管理和建设投入较少,存在有法不依等问题。”自治区政协委员范文杰建议,强化制度建设,要从顶层设计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衔接,一些征占用草原项目从立项、环评、方案评估等环节,林草部门要全程参与,形成落实推进机制,明确草原征占用前置审核审批程序。

在草原利用和监督管理方面,委员们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分析原因,因地制宜提出对策建议。

“调研中我们发现,执法不到位,管住了农民放牧、没管住企业开发,管住了白天放牧、没管住夜间偷牧,管住了区内放牧、没管住邻省偷牧,管住了生态退化、没管住用途改变。”自治区政协委员储建平直言不讳谈到核心问题。他建议,积极探索不同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模式,把草原的利用与休养生息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科学组合,探索提高草地生产效益、保持草畜生态平衡的经验做法,改变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解决“当地羊吃不上当地草”的问题。

“要用全局和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经济财富,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创造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大草原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和严厉打击违法征占用、开垦草原等破坏草原的行为。”

“尽快修订《宁夏草原管理条例》《宁夏禁牧封育条例》等法规,明确草原执法主体和责任,明确草原征占用前置审核审批程序。”

谈现状、说问题,一条条建议是委员们深思熟虑后的诤言良策,引起了在场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重视,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相关委员会和自治区发改委、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林业和草原局等相关部门参会人员给予积极响应和答复。

一问一答中,深化认识,加强理解;一来一往里,协商办法,达成共识,一份沉甸甸的协商成果最终形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让绿色成为宁夏发展最动人的底色,需要的是持续发展、久久为功。这份协商议政的成果,将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

--> 2021-05-17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32208.html 1 做好草原保护修复利用“大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