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脱贫攻坚中的宁夏政协力量

本报记者 张玉香

2021年4月27日,全区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润儿在会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坚持精准方略、尽锐出战,聚焦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持续发力防松劲、严把标准防闯关、巩固成果防返贫,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堡垒,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成功翻越脱贫路上的‘六盘山’,在宁夏大地上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精彩篇章。”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回顾走过的路,自治区政协紧跟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步伐,带领广大委员和机关干部走基层、询民情、勤履职、献智慧,饱含真情的履职担当为我区脱贫攻坚作出了政协贡献,也展现出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作为。

“家里种了多少亩地?有没有养殖业?”“外出打工参加过什么培训?最想接受啥培训?”……走村入户了解民意,一对一为农户致富出谋划策。2019年3月27日,自治区政协“如何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专题议政正式启动,9位副主席带队,自治区、市、县(市、区)三级政协联动,深入走访我区55个乡镇、124个行政村、1400余农户。

“一个主题,分9个专题调研组,深入县(区),每个县蹲点调研7天以上,走访2个乡镇,2到3个村,至少要详细了解15户的情况。”循着这些调研之初就划定的“硬指标”,政协委员们走进农户家中,掌握实际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措施,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三级政协联动调研,自治区政协“如何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充分与调研实际相结合,依托9份调研分报告,最终形成了高质量协商报告,得到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

这仅仅是自治区政协在助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中的一个缩影……

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优势

协商中“献智力”

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以汇聚智慧、凝聚共识见长。十一届自治区政协连续三年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列入年度协商计划,力求将这一优势发挥到最大。

2018年1月,自治区政协将“贫困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问题及建议”列为当年专题协商会议题之一。

同年10月,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及特邀专家,就我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中卫市沙坡头区,固原市原州区、彭阳县部分村文化大院、乡镇综合文化站、县图书馆就文化专员配备及基础文化设施使用情况进行实地走访。

“贫困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应在文化底蕴深和公共设施使用率高的地方,加大投入和倾斜力度,让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充满文化味、乡土味、人情味。”“公共文化建设由政府主导,并不等于由政府‘包办’,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从经费、技术、场地等方面大力扶持民间艺人、民间文艺团体的发展,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 ……

调研中,一条条精准务实的意见建议写进了《全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情况的协商报告》中,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推进了物质、精神双脱贫,让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2019年,“如何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被列入自治区政协两个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议题中。为拿出合理的调研方案,把这项议题商透商实,自治区政协做足调研前期工作,提前半年3次赴我区深度贫困县区研究如何破题。

在“我区‘十二五’‘十三五’移民到川区的移民村发展情况”“如何促进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如何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定脱贫”“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和人才队伍助力稳定可持续脱贫”“如何建立健全扶贫综合保障体系”“如何加强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构建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如何提高脱贫质量,确保‘真脱贫’‘脱真贫’”“如何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9个分议题的引领下,自治区政协9个调研组,展开了一次“解剖麻雀式”调研。自治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界别等政协参加单位共130多人共同参加,大家对照脱贫攻坚目标,发现困难分析问题,总结评估帮扶实效,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建议,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吴忠市盐池县青山乡猫头梁村外出务工的村民陈纪元2015年回到家乡,探索发展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带领村民开启了以绿生金、以农致富的生态创业梦,带动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入股分红等方式,实现30户贫困户每户创收2万元的脱贫目标。这个生动事例,让委员们深深认识到:引导深度贫困地区选准特色产业,培育壮大特色种植业、高效养殖业,推动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努力形成“一县一品”“一村一品”发展格局的重要性。

产业扶贫,关键要扶到点子上。在脱贫攻坚战中,产业扶贫既是促进贫困人口较快增收达标的有效途径,也是巩固长期脱贫成果的根本举措。使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利益共同体,构建“新型经营主体+产业示范基地+脱贫示范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实现由“输血式”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成为委员们的重点建议之一。

在隆德县观庄乡中梁村,调研组走访因病返贫户时了解到,我区12.02万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有2.75万人,占22.87%,居致贫因素之首。

“大病致贫返贫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村家庭的经济抗风险能力低,而医保大病报销以及大病救助有时不足以为他们提供有力保障。”委员们提出,治大病的同时要防慢性病,将“防病致贫”关口前移,减少因病致贫返贫不安定因素,巩固长效脱贫攻坚成效。

创新发展模式,夯实稳定可持续脱贫的产业根基;拓宽就业渠道,提高贫困群众稳定可持续增收能力;解决教育健康保障和住房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巩固稳定可持续脱贫成果;补齐短板,确保移民群众稳定可持续脱贫……最终,这些调研中提出的意见建议不仅在常委会议上得到认可,还写进了《如何实现我区稳定可持续脱贫专题协商报告》中,成为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

2020年,“完善引导鼓励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创业政策体系”成为自治区政协年度协商计划的议题之一。

为了能够商实议透,历经3月余的酝酿和提纯,浸润着委员们辛勤汗水的智力成果精练为“就业创业培训政策”“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政策”“金融政策”“农业用地政策”4个专题协商报告。同年8月19日至20日,自治区政协创新协商方式,围绕这4个议题分类召开4场专题协商会议,以系列协商的方式邀请部分参加调研的政协委员和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农业农村厅、扶贫办、教育厅、自然资源厅等有关部门及金融服务机构代表面对面交流,点对点协商。

两天的协商会上,委员们提出的“建立进城务工农民户籍地与务工所在地公共部门合理的教育经费分担机制”“进一步规范职业介绍机构职责”“完善均等化教育体系”“拓宽财政资金使用渠道”等多条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参会代表的积极回应,大家“一事一议”,一对一交流, 把议题掰开揉碎,商出实效,让建议更精准,扶贫更有效。

建立脱贫攻坚新机制

跨地区联动“聚合力”

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硬仗,是扶贫工作最难啃的“硬骨头”。我区西海固地区恰属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六盘山片区。

2012年8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定西召开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这标志着涉及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四省区的《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正式启动实施。为实现“跨省协作,打破行政分割”“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交流合作”目标,宁夏政协首先提议建立陕甘青宁四省(区)政协六盘山片区精准扶贫交流推进会,动员四省(区)联手联动,建立脱贫攻坚新机制,形成跨地区“合力”,锚定“穷因”,精准发力。对于四省(区)政协而言,这一机制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固有的行政区划束缚,把共同的贫困问题摆在了同一个面上,形成合力。

2015年7月3日,六盘山片区政协精准扶贫交流推进会第一次会议在银川召开,标志着陕甘青宁政协主席联席会议机制正式建立。经过讨论,大家找出了扶贫瓶颈,并针对性提出了精准措施:要做活“水”文章,争取国家尽快启动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前期工作,支持六盘山片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要做通“路”文章,加快重点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国道及乡村公路建设,实现片区铁路、公路与国家主干道高效衔接、互联互通;要做精“绿色”文章,始终绷紧生态这根弦,时刻不能放松生态保护与建设;要做好“输血”文章,多渠道、多形式筹集社会资金,加快六盘山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条条务实的建议,开启了四省(区)政协助力精准扶贫的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

此后的三年,六盘山片区政协精准扶贫交流推进会在兰州、西安、西宁,相继召开,陕甘青宁四省(区)越来越多的脱贫攻坚成功经验被相互借鉴,更多联合建议被送到了国家相关部委。

2019年7月23日至24日,六盘山片区政协精准扶贫交流推进会第五次会议在固原市召开。期间,参会人员分三个考察组深入固原市原州区、隆德县,吴忠市同心县,走村入户看产业话扶贫。

在隆德县观庄乡前庄村村民魏玲、陈志芳家中,考察组成员详细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切实感受了前庄村依托北联池、伏羲崖两个旅游景点和隆张公路旅游环线区位优势,发展旅游业助推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

在同心县河西镇旱天岭村,考察组对该村打造肉牛养殖基地采取肉牛托管经营的新模式进行详细了解。一路走、一路思、一路议,大家看规划、听介绍、问情况、交流经验,聚焦脱贫攻坚,把方向、谋思路、保稳定,带着考察中看到的成功经验和发现的现实问题回到会场,分组进行再讨论。

“四省(区)形成的合作机制意向协议中,建立冷凉蔬菜产业、跨省小杂粮、中药材产业合作联盟等内容丰富,体现了六盘山片区农业产业特色和优势,如果能将意向协议中关于肉牛养殖,冷凉蔬菜方面的合作扩展为肉牛、羊养殖和果品蔬菜,会既符合六盘山片区发展实际,又拓宽了合作面。”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在讨论中建议四省(区)针对产业科技支撑,再建立一个专门的合作机制,从科技保障方面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红色文化是六盘山片区共有的旅游资源,四省(区)政协还结合旅游资源、共同推介“重走长征路”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建议四省(区)联合推介六盘山片区重点景区,打造多条支线线路和主题线路,形成旅游大环线,以旅游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精准扶贫,交通先行,交通是城乡发展的动脉,是重大的民生工程。路和水,一直是制约六盘山片区发展的重大瓶颈,也是四省(区)政协共同关注的热点。四省(区)政协向全国政协报送联名提案,为打通省际间“断头路”和加快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努力建言。 五年间,六盘山片区逐渐破除瓶颈,基础设施建设差距缩小、产业扶持力度加大、资源互补发展优势增强。四省区间先后成功签订农业产业、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方面合作协议,深化了区域扶贫合作,得到全国政协及各省区党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

激发委员积极性

履职中“添动力”

“船重千钧,掌舵一人。”自治区政协在助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中,始终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不断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合力。

自治区政协坚持与党委和政府工作同频共振,切实担负起把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落实下去、把委员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积极助推脱贫攻坚。为加强政治引领,不断提高政协履职水平,2020年,自治区政协党组号召全区政协系统开展“新时代新使命新样子”学习讨论活动,特别把助推脱贫攻坚作为履职着力点。 (下转02版)

--> 2021-04-29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31910.html 1 脱贫攻坚中的宁夏政协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