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为特殊孩子送去特别的爱

——吴忠市第一中学开展送教上门服务

小楠(化名)和家人为送教上门的老师赠送锦旗。

本报记者 束 蓉

老师耐心地通过教他们唱简单的歌曲、给图画模板上颜色、做简单的游戏、根据图画猜字……一步一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开始的不能正视,到后来慢慢地和老师有了简单的眼神交流。吴忠市第一中学积极开展送教上门活动,切实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送教上门 建立“一人一案”

近日,记者在吴忠市第一中学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残疾人小宇家,该校老师刘华正逐字逐句地给他授课,小宇听着老师的声音,露出了笑容。为做好送教上门服务,吴忠市第一中学做了充分准备。学校按照“一人一案”要求,为小宇等4名残疾学生建立了送教上门个人档案。记者从该校了解到,学校统筹规划,积极安排,进行了全方面探讨。经过反复商讨研究,学校成立了专项帮扶小组,采取“分学科,多帮一”的形式,开展送教上门活动。

眼前的小宇,身材挺拔,长相英俊,对学习充满热情,会用手机音频自学语言、听故事,在家人的帮助下独立洗漱……小时因意外导致双目失明,小宇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到学校上课,他的笑容背后有别人看不见的忧伤和落寞。校方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小宇送教上门,帮助他学习知识,与人沟通,脸上逐渐充满了笑容和乐观。

小楠(化名)因出生缺氧导致脑部偏瘫。他虽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但智力只能达到四五岁的孩童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语言表达和生活自理能力反而退化,连上厕所都需要他人帮助。由于长期缺乏和同龄孩子沟通,小楠性格孤僻。初次面对送教上门的老师,他眼神里充满胆怯。老师利用每次见面交谈时间,让他用小短句进行自我介绍。3次送教上门后,小楠已经能够基本做到向别人介绍自己了。在后续的送教中,老师们有选择性地对他进行浅显易懂的知识传授,还对他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等方面进行康复训练,并对学生家长也进行了家庭康复训练的培训。

送教上门 为群众办实事

该校送教负责人马卫东介绍,送教老师在对孩子上门开展小课堂时,学校领导随同老师一同到孩子家中和家长沟通,并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拟定特殊的送教计划和送教教案。在送教之前,送教老师针对各自负责孩子的具体情况,第一时间商讨送教方式,细心准备教具、学习用品、教学资料等。目前,该校对刘华、田小雨、孙甜、苏佳琪等12名送教教师进行了全面评估,让他们定期跟进,及时了解孩子们相关情况,根据实际生活需要,对孩子进行生活指导和心理辅导。

送教老师孙甜说,上门帮扶教育不仅给这些折翼天使带去了笑声,让他们享受到义务教育,更让他们感受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关爱。送教上门,是学校与家庭为残疾孩子搭建的一座生命桥梁。

吴忠市第一中学校长马万明表示,送教不仅仅送的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对吴忠市区控辍保学、教育扶贫工作的积极响应,是吴忠市教育系统积极发扬党史学习教育精神,努力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的进一步延续。学校将继续完善结对和长效帮扶机制,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切实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真正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办实事、开新局的实际举措和工作实效。

--> 2021-04-27 ——吴忠市第一中学开展送教上门服务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31860.html 1 为特殊孩子送去特别的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