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让重度残疾儿童在家享受义务教育

——利通区扁担沟同利燕宝小学教师送教上门

本报记者 束 蓉 文/图

一句简单的“全力前进”,老师要反复多次地教;每学一个字,都要手把手一遍遍地练。为保障重度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确保适龄儿童无遗漏全覆盖的义务教育政策,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同利燕宝小学协调高度负责的老师对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开展送教上门,让他们在家就能享受义务教育。

送教上门风雨无阻

近日,记者跟随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同利燕宝小学送教上门的老师杨彩英,一起来到马成福家中。

据杨彩英介绍,马成福的父亲4年前意外去世,家中仅靠母亲做清洁工维持生活。马成福语言表达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由于是肢体三级残疾,下半身无知觉,走路必须扶墙或他人搀扶,无法独自上学。“孩子虽然身体有缺陷,但不能因此失去学习的机会。我把他的情况向学校汇报后,学校根据教育扶贫政策决定把课堂设在孩子家,由我担任他的老师。”杨彩英回忆道,第一次近距离站在马成福面前,她感到责任重大。“看着孩子和家长,我觉得再难也得做好。这是一场‘硬仗’,要不退缩不断向前。”杨彩英说。

教学开始,杨彩英发现马成福虽然连一个完整的词汇都说不出来,但智力没有问题。他能模仿动画片画海盗船,还说“全力前进”这样的话语。名字教了两次就能写,老师演示一遍,就学会了开关电子学习机并熟练地操作……每次发现马成福的一点进步,杨彩英都会及时夸赞并根据具体情况,精心备课,播放儿歌、带各种玩具或食物来吸引他的注意力,争取和马成福建立友好关系,并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一些预案,使每一次的送教都做到胸中有数。

一次在上“有趣的汉字”时,杨彩英在准备好的小黑板上画好了田字格和四线三格,以谜语导入汉字“天”,马成福很感兴趣地看着杨彩英的动作,再稍微一提示,便很快能说出谜底。看到孩子上课积极,杨彩英又握住他的手一笔一划的教他写字,但他经常望向别处,叫妈妈。杨彩英一次次又将马成福的注意力吸引回课堂。杨彩英的耐心让孩子家长非常感动,站在墙角偷偷抹眼泪。虽然一节课下来,马成福还看不出有什么进步,但杨彩英很有信心:“对于这样的孩子就要‘文火慢炖’,急不来。”渐渐地,口齿不清的马成福清楚地喊出了“杨老师”三个字,这给杨彩英莫大的信心和鼓舞,她觉得这是对她教学最大的认可。

倾心尽力为教育事业奉献

两个学年,两度春夏秋冬,每周一次送教,每次两小时……这些极其简单的数字加在一起,对于数学教学能力很强的杨彩英来说却有些模糊。

像杨彩英一样送教上门的教师,在同利燕宝小学还有很多。对于他们来说,每个残疾儿童的家庭都是不幸的,不能就读的残疾儿童家庭更是不幸的。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对儿童的挚爱,扁担沟同利燕宝小学的教师们坚持“扶贫”更“扶志”,既帮助重度残疾儿童学习知识,鼓励他们重新振作起来,也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学习和进行协调性训练和康复训练,提高他们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杨彩英表示,对于所有送教上门的教师来说,只要是孩子需要,都会义无反顾把工作坚持下去。

据介绍,扁担沟同利燕宝小学位于扁担沟镇同利村(同心县移民到利通区故取名同利),是由宁夏燕宝慈善基金会于2011年投资931万元建设的,于2012年8月投入使用,现有12个教学班600名学生,教职工29人,其中本科学历25人,专科学历4人,教师平均年龄32岁,是一所农村移民小学。享受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459人,每学期有8名教师轮换送教上门服务,保障重度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确保适龄儿童无遗漏全覆盖享受义务教育政策。

--> 2021-04-20 ——利通区扁担沟同利燕宝小学教师送教上门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31611.html 1 让重度残疾儿童在家享受义务教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