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做活草绿民富大文章 本报记者 邓 蕾 文/图

调研组一行在海原县了解草原植被覆盖率和植被栽植情况。

严玉华(右二)在参加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的“我区贯彻落实草原法情况”监督性协商调研。

西吉县龙王坝村大力建设千亩桃花园,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我区天然草原实行禁牧封育始于2003年5月,10多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把禁牧封育作为恢复草原植被、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一号工程,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禁牧封育条例”等相关政策和一系列重大保障措施,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但总的来看,目前我区生态环境依然脆弱。 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严玉华和杨文生在自治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联名提交了《关于做好退耕还林还草与扶贫产业有机结合的提案》,呼吁保护草原要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全局进行战略分析,既关注草原的保护、建设和利用问题,也关注草原与生态、扶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日前,严玉华在参加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开展“我区贯彻落实草原法情况”监督性协商调研时,在吴忠市同心县、中卫市海原县深入了解退耕还林还草与扶贫产业有机结合的情况。他说,目前我区还存在局部地区大面积栽植耗水且没有经济效益的乔灌木,导致“人、地、粮”矛盾关系日益显现,影响粮食安全和扶贫产业巩固发展,带来了经济、社会、生态保护的不可持续的新问题。 严玉华表示,自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实施以来,国家给予大量资金补贴。为此,他建议对此项目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估,精准推进该项目实施。科学优化现有植被结构,加快对单一、高耗水人工林的结构优化,扩大适合本地乡土品种的金银花、沙棘、酸枣、荆条等耐旱节水植物。有的地方则要以自然恢复为主。适度开展治沟造地工程,通过人工削缓陡坡,取土填沟,沟口筑坝,治沟造地,降低势能差,从而减少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借鉴西吉县龙王坝梯田苹果、海原县田拐梯田红梅杏等成功经验,既保持水土,又发展扶贫产业,增加经济效益。

--> 2021-04-20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31596.html 1 做活草绿民富大文章 本报记者 邓 蕾 文/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