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发荣
宁夏是国家“一五”期间布局的十大煤炭基地之一。之后,大规模开始石嘴山、石炭井、白芨沟、大峰沟、汝箕沟的煤炭开发建设。我正是于1958年底参加到宁夏的煤炭开发建设中的。
我生于1938年,老家在贺兰县通义乡。1958年下半年,贺兰县为了发展工业,组织了1000名男性青壮年,在石炭井建了一个小煤矿——贺兰煤矿,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一年,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为家乡宁夏的煤炭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贺兰煤矿只生产了不到两个月,1958年12月因国家开发矿区的需要,自治区煤管局决定把我们这1000人交给刚成立的石炭井建井公司,这是当时建井公司招收的第一批建井工人。单位名称改为石炭井建井公司一工区,担任1号井的建设任务。当时生活条件生产条件都非常艰苦,工地一片荒凉,没有一间住房,职工全部吃住在大炼钢铁时留下的阴冷潮湿的地坑里,吃水用马车从很远的河沟里拉来,洗脸用水都紧张,更谈不上洗澡了,但是为了国家的建设,没有一个人叫苦。
1959年1月1日,石炭井1号井主井副井两个井筒在水电路三不通的情况下,严冬季节就开工了。工地只有一台地质队勘探时留下的柴油发电机用于照明,没有动力电,也没有机械,完全靠人工打眼、导火索放炮、背篼背渣,有的人脊背压烂了,有的人脚冻肿了,仍然坚持苦干,硬是把两个井筒各掘进了50多米。
石炭井矿区为主焦煤生产基地,是包钢和酒钢的配套项目,列入国家“二五”重点工程,煤炭部和宁夏煤管局都非常重视。1959年底通电后,施工条件有了改善,陆续从甘肃阿甘镇煤矿、山西大同煤矿、江苏徐州煤矿、石嘴山建井队等多个单位调来几百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充实1号井建设,使施工进度明显加快。与此同时,宁夏煤炭建筑安装公司调两个土建工程处开始了地面建筑。到1959年冬,职工都住进了临时住房,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建设矿山的劲头更足了。
1960年石炭井矿务局成立,原来的一工区也改称石炭井矿务局建井工程处。1965年机构调整,又将建井处改隶煤炭部第七十九工程处。1966年7月,石炭井一矿建成投产,我们所在的第七十九工程处和从事矿井土建安装任务的第八十、八十一工程处,又开进贺兰山深处的白芨沟,历经5年建成了设计能力年产120万吨无烟煤的大型矿井。
在白芨沟煤矿的建设过程中,我担任第二施工队党总支书记,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工人、干部、工程技术人员一道,执行南二采区的井巷基建任务。职工宿舍、食堂澡堂包括工棚,全部是简易用房,就立即开工建井。南二采区一对斜井井筒长360多米,坡度21度,加上地质条件复杂,淋水不断,冒顶塌方时有发生。职工们发扬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日夜24小时轮班在井下作业。施工遇到难题和险情,干部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工作面组织指挥,每次都是共产党员、老工人冲锋在前。值得一提的是,白芨沟煤矿是超级瓦斯矿井且涌水量大,安全隐患较多,在几年的施工中,我们始终坚持科学管理,严格执行作业规程,没有因此发生过一起人身安全事故。1970年底,我们高质量把南二采区整体移交给白芨沟矿生产单位。
白芨沟煤矿建成后,七十九工程处机关干部和大部分工人留矿转到生产单位。为了保留一部分基建队伍以适应宁夏矿建任务的需要,经宁夏燃化局决定,以原七十九工程处第二施工队600多名职工为主体,由七十九工程处东北支援宁夏的老工人出身的副处长王凤亭同志,率领部分机关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组建了宁夏燃化局建井队,并担任党委书记,我当时担任党委副书记。建井队后改为宁夏煤炭基建公司建井处,我又担任过处长、党委书记等职务。
(作者系宁夏煤矿安全监察局退休干部、原宁夏煤炭基建公司建井处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