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单 瑞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因此,在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过程中,教师队伍自身的立德修身也尤为关键。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围绕我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委员细心观察: 建言教师素养教育提升
提高中小学生素养教育是提升教育质量和全社会公共道德、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小学教师的行为表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低估,甚至可能会影响终生。
“因我每天上下班会路过几所小学,天天能看到学生进入校门的情景,一些情节让人高兴,而还有一些情节让人心里很不舒服。”自治区政协委员蔺银生说,每天早晨学校都会安排几名学生站在校门口,检查学生穿戴校服和佩戴口罩等情况,也会向进入校门的老师集体问好。可遗憾的是,绝大多数老师在接受学生们的敬意时表现得很冷漠。
蔺银生告诉记者,他曾先后到银川第二十一小学、金凤区第六小学、金凤区第四小学等5所学校进行了观察。“只有个别年龄稍大的老师对学生的敬礼和问候报以微笑、点头或摆手回应。绝大多数老师,特别是青年老师在接受学生问候时连起码的点头、微笑都没有,令人难解。”蔺银生表示,后来他在与多位学生家长聊天时得知,家长对老师的这种表现也感到担忧:害怕孩子以后也会对他人的礼貌问候不理不睬。
为此,在自治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上,蔺银生提交了《关于开展教师素养教育提升工作的提案》,呼吁在全区各中小学、特别是小学教师,开展教师素养教育提升工作。建议把礼貌对待学生、礼貌对待家长当成对教师素养的必修环节,形成制度并长期要求加以考核。
“现在的老师教学任务繁重很辛苦,但礼貌友善回应学生的问候并不是难事,做好了会赢得学生和家长更多的尊重,是彰显教师良好素养的基本内容。希望教师们能以身作则,让文明传递,让爱传递。”蔺银生说。
三方面着手: 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基础,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高校教师应胸怀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修养和专业素质,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自治区两会上,自治区政协委员文军提交《关于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提案》中指出,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应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专业知识水平三方面着手开展。
“以教师本人为载体,以职业道德水平为中轴,在实际课堂教学和课外言传身教中,平衡中和思政素质与专业知识水平这‘两极’的良性运转,形成一个不断循环发展的师德建设机制。”文军建议,以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为首位任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崇德修身的基本遵循,努力提升师德修养和作风。以完善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目标,进一步完善职业道德水平,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坚持一日三省吾身,对照师德规范,常反省多修正,力争德与位配、德与身齐。
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直接与社会的现实需要对接,因此对高校教师专业知识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文军指出,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建议健全学校师德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师德评价内容和方法,把师德建设作为个人和单位考核工作的重要指标。严把新教师入口关,进一步完善教师日常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师德失范行为受理与调查处理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