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婵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生命健康。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推动,保障人类健康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银川市科技局紧扣“以人民生命健康为科技事业新的主攻方向”主题,聚焦群众看病难、看好病难的现实关切,以强化基础研究平台建设、促进诊疗技术提升、加快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为着力点,大力实施医疗健康领域科技创新计划,支持建设医学科技创新重点专科等创新平台,积极培育壮大医学科技创新实力,不断激发医学科技创新内生动能,让科技为银川市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重点攻关 赋能健康银川
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人类战胜疾病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海归博士陈丽君及其科研团队在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王辰院士带领下,开展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筛查及数字化管理、规范化治疗、分级诊疗关键技术研究,多项技术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建立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将慢阻肺患者纳入规范化管理系统,为患者提供适时远程帮助指导及就诊,大大降低了慢阻肺病致死率;
该院血管外科主任闫波“静脉外支撑瓣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科研成果应用于下肢静脉栓塞疾病诊治,大幅降低了患者致残率,就诊病例数占全区80%以上。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医院张雷团队研究攻克患者语音障碍,开发应用腭裂语音训练教程,指导唇腭裂术后患儿语音规范训练康复达100%。
……
一项项科技攻关成果的应用,一个个利民惠民的科技助力行动,支撑起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
“我们紧紧围绕健康银川行动目标,大力实施科技攻关助力行动,聚焦困扰人们健康生活质量的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和疑难重症救治,加大科技攻关支持力度。”银川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该局先后组织实施市级医疗机构科技创新项目69项,引进先进科研仪器设备104件套,集成创新临床诊疗技术解决方案41项,形成技术报告50余份,出版医学专著3部,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项,制定《早产儿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临床应用指南》等相关医学救治规范流程15套。
搭建平台 集聚创新资源
经过深入调研全市各医疗机构的技术和人才现状,银川市科技局设立医学科技创新重点专科建设专项模式,先后投入经费1200余万元,支持市属8所医疗机构布局建设20个医学科技创新重点专科,研究方向涵盖呼吸科、中医科、儿科、妇科、口腔、骨科等10多个领域,撬动医疗机构科研经费投入1725万元。
银川市科技局借助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促成市级医院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等国内一流医学平台建成宁夏代谢性疾病等6个特色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有效促进了顶级科技人才、先进技术及仪器设备等优势资源向银川市医疗机构集聚,为提升银川市医疗机构基础研究水平、促进医学领域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支持建设的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医学科技创新重点专科,引进新生儿双水平呼吸机、亚低温治疗仪等先进科研设备11台,开展早产儿各种呼吸支持治疗技术的研究及成果应用,实现了和国内一流专科技术水平接轨,形成了全区新生儿急救网络。近4年来累计救治基层医院转诊的重症患儿2300多名,其中,救治体重极低(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和超极低(出生体重小于1000克)新生儿440例,救治存活率达96.8%;救治先天性食管闭锁新生儿202例,几乎收治了全区基层医院所有的这类患儿,救治成功率高达97.9%,为上千户家庭带来了希望。
目前,在布局建设医学科技创新重点专科的基础上,银川市共培育建成宁夏口颌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2个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宁夏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等4个自治区级医学科技创新平台,成为推动人民生命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引才育才 激发创新动能
为激活银川市医学领域科技创新的内生动能,银川市科技局采取“项目+平台+人才”模式,把人才引进与培养作为医学科技创新项目成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支持市级医疗机构通过实施项目招贤纳智、培育自主创新人才梯队,力争一个项目培养一批专业强、技术精的医护人员,一个平台建立一支善钻研、本领高的专业技术队伍。
近年来,该局共支持全市各医疗机构通过科研立项引进培养硕士、博士科研人才39人;培养医护人员234名;赴国内外交流学习112人次。依托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建设宁夏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引进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学博士唐大伟主持研究卵子成熟度相关机理,改善特殊疾病人群卵子成熟度达到85%以上,提高优胚率达到50%以上,流产率降低到10%以下;支持银川市新生儿医学重点专科借助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总院等力量,为基层培育儿科医师28名,研究生7名,培训新生儿专科医护技术人员48人。
“这些创新人才梯队的引进与培育,大幅提升了银川市医学科技创新实力和疑难重症诊疗水平,正在推动银川市人民生命健康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日益发挥中流砥柱作用。”银川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十四五”期间,该局将进一步推动生命健康领域科技创新,聚焦群众关心的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民生问题,加大对医疗卫生领域的科技投入力度,持续集成应用大数据、移动医疗、云计算、智能机器人、数字影像等先进前沿技术成果,依靠科技创新赋能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低成本疾病防控和远程医疗技术,为医学科技创新和疑难重症诊疗实力提升提供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