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单 瑞
新一轮医改至今,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成效显著,全国已超13.5亿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但需要注意的是,占全国医疗机构0.27%的三级医院,承受着近23.6%诊疗量的压力,各级优质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区域间差别大等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这也是分级诊疗在某些区域或地方难以取得实效的重要原因之一。自治区政协委员刘娟、王琦、焦海波、马海伦将目光聚焦我区分级诊疗建设,积极献计出力。
健全基层首诊制 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目前,我区基层首诊制制约性不强、基层人才匮乏、药品供应不足等因素,导致大多数患者集中到大医院就诊,难以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
刘娟和王琦在联名提案中建议,采取刚性基层首诊制度,通过立法或医保的硬性规定,强制要求社区首诊和有序转诊。制定相关政策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的建设,尤其是以全科医生为背景的家庭医生队伍。还应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与其功能定位相适应的检验检查设备,全面推动基层医疗水平提高。
焦海波认为,为鼓励患者在基层首诊,应研究将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建到基层的政策,多方筹资,将门诊统筹资金与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统筹使用,结合互联网医院等诊疗手段,提高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医保报销比例,通过差异化支付政策,逐步拉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大医院的起付线和支付比例差距。
取消医保转院转诊限制 提供高效医疗服务
“在转诊方面,我区缺乏详细可操作的转诊标准,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缺乏信息沟通。”焦海波和马海伦在联名提案中指出,目前在二级医疗机构实行的转诊转院政策方面,医疗保障行政、经办和基层医疗机构的经办人员都是转诊转院的直接参与者,(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