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马振仁:用工匠精神传承古建筑之魂

大原古建筑基地陈列室里的古建筑模型。

马 军 文/图

固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被称为“木头上绽放的璀璨花朵”,这项技艺有传承更有创新,地方特色明显,是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项目之一。该项目传承人马振仁先后获得第五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固原市“优秀致富带头人”、首批“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工匠”等称号。近日,记者来到固原市大原古建筑技艺传承基地,聆听马振仁讲百年传承史。

原州古建筑的前世今生

“原州古建筑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至今已历经五代,有120多年历史,但在民国和解放初期,由于受到西方建筑的影响和冲击,传统建筑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西北的建筑技艺也一度趋于没落。”马振仁说,传统古建筑技艺是以师徒“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技艺传承,到他的师傅崔仁时,原州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才逐渐活络起来。

崔仁20岁拜师谢福林、赵正祥学习木工和瓦工技艺,从小生活在蜿蜒的古城墙下,成长在古色古韵的老式建筑内,让他多了几分悟性,学习建筑技艺更是得心应手。为了将古建筑这门技艺学精,崔仁边跟着师傅学习,边自己钻研,经过多年的磨炼研习,他对燕尾榫、柱头榫、插销榫、馒头榫和搭交榫等关键技术,已熟练的掌握和运用。“雕饰和彩绘是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建筑中具有装饰、保护、象征等多种作用。”马振仁告诉记者,崔仁钟情于绘画、书法和篆刻,他的木雕作品纹饰细腻,图案优美、刀法娴熟。

1997年,崔仁仿照故宫雍和宫牌楼,在东岳山底建造了固原第一座三间四柱七顶牌楼;1998年,崔仁对固原古城墙经过实地测量,走访民间,考察西安古城墙等建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对固原和平门、靖朔门进行了修复;2007年参与了固原文澜阁文物修缮工程;2006年设计并指导建造了固原孔子文化馆大成殿重檐庑殿仿古工程。

技艺藏于一榫一卯之间

“木瓦土石扎、油漆彩画糊,这是古建筑营造技艺的八大作,也是自己的入门石。”马振仁介绍,由于从小对木作技艺情有独钟,大学毕业后,他先后拜师崔仁、杨普选、马长荣,正式学习古建筑营造技艺。

“学习制作大木结构,要沿袭先辈们口传心授的顺口溜和口决,简单又精准。”马振仁介绍,中国传统建筑多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结构为主要的构架方式,对木工技艺及各种榫卯熟练应用,特别对大木的制作工艺要求精湛娴熟,大木结构要求每一个柱、梁、枋、檩都要严丝合缝,不能有毫厘之差。

十余年的刻苦学习,十余载风雨历练,马振仁的木作工艺逐渐精湛。“斗拱是古建筑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同时增强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马振仁介绍,中国古建筑在主要木质结构上都采用榫卯结构,不用钉子,技术高超,结构也很复杂。比如古代盖房子一般是“梁穿柱”,所以大梁尽量选干燥木料,而柱子则尽量选含一定水分的,这样建成以后,大梁的收缩不会太大,柱子的收缩则相对大,更有力地套牢大梁,有利于建筑的稳固。马振仁制作的斗拱堪称一绝,斗、拱、昂、升、翘各部件结合严密,棱角平滑。

“咱们黄土高原的窑洞属于生土建筑,别看土窑洞机构简单,但对土质的要求很高。”马振仁表示,经过多年研究,他对窑洞建筑的结构、起架、起拱及细部工艺潜心研究,形成了一整套的营造理论和施工方案,为生土建筑保留了珍贵的技术资料。

以工匠精神助力脱贫

“将固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和发扬光大一直是师傅的愿望,也是自己的责任。”马振仁告诉记者,为了将古建筑传承和保护起来,2008年,“大原古建筑技艺传承基地”建成,主要从事古建筑技艺传承、保护、设计、施工、修缮及古建筑旅游纪念品、文创产品的开发、制作、销售等工作。“对于已损毁的古建筑,我会带着徒弟通过走访民间考察,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通过模型的方式进行复原。”马振仁说。2017年,他建立了“固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陈列室,制作、收藏展品1000余件,全年免费开放,供人们参观、了解原州民间古建筑营造技艺。到目前为止,基地共有传承人28人(木匠、砖瓦匠、雕刻工、彩画工、扎做工、裱糊工),大大提高了传承度。

2014年,马振仁和固原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将传统建筑技艺引入课堂。2015年,马振仁分别在原州区开城镇大马庄村、三营镇金堡村、官厅镇阳洼村、头营镇坪乐村等5个乡镇10个村为农民工和剩余劳动力义务培训传统建筑技艺,截至2020年初,共计培训5000余人。

“为了让更多村民脱贫,公司招收劳务人员时重点以贫困户和残疾人为主要招收对象。”马振仁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宁夏大原古建筑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现有贫困户8人,残疾人4人,覆盖了10个村庄,帮扶困难村民40人。

未来,马振仁的目标是把非遗技艺传授给更多人,促进非遗保护,带动旅游及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岗位,发展壮大项目传承人,促进非遗保护和文化旅游的大发展,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2021-03-29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30823.html 1 马振仁:用工匠精神传承古建筑之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