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聚焦智能制造 打造银川“工业大脑”

科技创新赋能银川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赵婵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

日前,银川市正式发布了《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创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28项重点任务中,有13项任务由银川市科技部门作为责任单位进行实施。

那么,如何加快传统制造向先进“智”造转变?政策扶持方式有哪些改革?科技创新将如何推动银川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银川市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邀请相关负责人对《意见》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超前布局 构建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当前,受疫情及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企业更多是考虑生存问题,技术改造、人才引进、创新平台建设、科研经费等明显投入不足,科技创新动力和能力比较薄弱,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后劲严重不足。”银川市科技局副局长沙勐坦言,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仅占规上企业总量的26%,71%的规上企业发明专利为“零”。

沙勐说,银川市围绕产业链布局技术链,实施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建设产业研究院,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瞄准前沿技术布局未来产业,依托已取得的应用研究成果,在石墨烯、高纯石墨、量子通信安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前沿技术的细分领域开展超前布局,通过深化研究和中试生产,取得核心知识产权,形成以核心技术换细分产业的发展格局。

在《意见》中还提到,对规上企业引进前沿科技成果并在银川市成功转化应用的,给予该成果支付的技术合同交易额30%最高300万元的支持。在前沿技术领域,确定一批中试熟化项目,按其投资额(不包括土地、厂房、工程等投入)和投资到位、项目进度给予30%最高1000万元的支持。

聚焦智能制造 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不断深度融合,全球兴起了以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智能制造已经成为重构制造业新格局的重要动力,已经成为抢占制造业竞争制高点的必由之路。

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岳文涛说,银川市智能制造总体水平低,对转型发展的整体带动效应还不突出,在认识水平、支撑能力、推进力度、发展成效上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我们把智能制造作为银川工业强市之路的主攻方向,坚持向数字要附加值,大力拓展新兴领域,以数字的赋能赋智赋值,加快传统制造向先进‘智’造转变。”岳文涛说,银川市还将全力建设市级工业经济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挖掘数据价值,建立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挥系统,打造银川“工业大脑”,支撑产业、行业和企业运行和节能降耗监测分析,赋能企业创新发展。构建产业链、技术链、供应链、销售链“地图”,分析预判企业、园区、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和关键变革性技术,以服务企业和需求精准化分析为目标,精准靶向施策,为银川市抢占工业经济发展先机与制高点提供支撑。

岳文涛表示,银川市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聚焦推进主体、产业支撑、开发应用等关键环节,推行全链条数字化智能化。“我们将支持园区争取自治区低成本化改造资金,建设智能化服务平台,打造研发生产、质量控制、运行管理全面互联和产业链环环相扣的智能化园区,三年内实现全市园区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全覆盖。”岳文涛说,实施企业智能诊断,按照2万元/企业标准对专业机构给予补贴,三年内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诊断全覆盖;每年实施一批智能化改造专项,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五年内实现符合条件的规上企业全覆盖。

推动政策扶持方式改革 为企业“雪中送碳”

创新成果的丰硕,离不开创新投入力度的持续加大。

沙勐告诉记者,此次《意见》推动政策扶持方式改革,由传统对企业实行的“后补助”政策支持方式,转变为“前引导+后补助”政策支持方式,解决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资金动力不足等问题,激发企业活力,不仅为企业“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

值得一提的是,《意见》还拓宽了研发费用“后补助”的支持范围,将规上非科技型企业的研发投入纳入后补助范围,提高了对研发填补国内空白重大新产品、新技术以及企业应用先进技术的投入,进一步加大了“后补助”支持额度,提高了企业需求度高的科技服务的市级科技创新券补贴标准和补贴上限,从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全周期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进一步降低了银川市企业科技创新的成本,提振了银川市企业科技创新的信心。

《意见》中提出,对规上企业入库的技改项目实施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补贴“零门槛”申报,大幅度提高技改投资奖励力度;对规上企业年度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1%以上的,全部给予后补助支持;对规上企业产值较上年增长的,按增量的0.3%给予奖励;企业产值首次突破1亿元、10亿元、3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的,分档差异化奖励;对域内企业为提高对骨干龙头企业配套能力进行的软硬件投入给予20%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支持,提高对中小微企业支持面;对企业高管人员和高端人才,以企业年实际纳税额市级及以下地方留成部分计算,按照每1000万元1个名额比例,给予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返还的奖励。

沙勐表示,《意见》实施后,预计将大幅降低银川市企业科技创新成本、有效提升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能力,能够加快在银川市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为银川市工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创新生态。

--> 2021-03-05 科技创新赋能银川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29809.html 1 聚焦智能制造 打造银川“工业大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