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宁夏小曲 唱出宁夏好风光

宁夏小曲,民间俗称“宁夏说书”,又称“宁夏小调”,一度盛行于宁北地区,是一种土生土长、独具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说唱艺术形式。2月18日,记者采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宁夏小曲传承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徐晨,听他讲述与宁夏小曲之间的故事。

“那时的宁夏小曲,还没有统一的标准,都是即兴表演,拉二胡、弹弦子、打撞铃、渔鼓,都能唱,但很难流传下来。”作为宁夏小曲的唯一传承人,徐晨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宁夏小曲,耳濡目染中也有了自己对曲艺的独特理解。他告诉记者,宁夏小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清光绪年间宁夏小曲的演唱广为流行,近代涌现出张有贵、夏花花等民间说唱艺人,随着老艺人相继离世,宁夏小曲濒临失传。1976年,参加了全国曲艺调演演出的父亲徐明智大开眼界,回来后,下定决心要把宁夏小曲传承下去,并开始自己创作。经过两年时间的收集、整理、规范、创新,1978年,地方曲种“宁夏坐唱”诞生了。

“鱼奶奶她又回家来,我们大家上舞台,原来就唱个老奶奶,她不是一般的老奶奶,听我慢慢说明白。漂泊他乡几十载,今天终于回家来,披金挂银放光彩,走路如同杨柳摆……”据徐晨介绍,这首《鱼奶奶回家来》是父亲创作的一首宁夏坐唱小曲,也是自己最喜欢的曲目。

宁夏坐唱在表演方面发展为一人持三弦弹唱,一人持渔鼓简板撞铃击节而歌,或加入多名助演配合现代舞台元素的形式。曲调方面由曾经宁夏小曲的单曲体发展为曲牌连套体,常用曲牌有《打宁夏》《数花调》《纺手巾》《放羊》《五哥》《风搅雪》等,且在原有曲牌基础上加入拖腔、甩腔等变化,从而丰富了音乐形式增强了宁夏小曲的唱腔张力。唱词方面宁夏坐唱不仅传承了宁夏小曲原有的民间曲调,而且通过徐明智的创作,使宁夏小曲得以进一步发展。2006年《鱼奶奶回家来》获得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为宁夏曲艺在全国争得了一席之地。

“2019年,我创作宁夏坐唱《古塔夜话》在国家艺术基金青年曲艺人才作品中立项。”徐晨告诉记者,宁夏坐唱《古塔夜话》讲述西塔北塔以铃声诉说宁夏70年变迁的故事,为了创作这个作品,他先后在全国各地采风,创作完成之后交给父亲徐明智审稿。“我一共写了7稿才得到父亲的认可。”《古塔夜话》的创作对于徐晨的做事风格和专业态度都是一次很好的塑形,让他对传承的艺术有了敬畏之心。

2014年,宁夏坐唱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9月在山东济南举行的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宁夏坐唱《乡土乡音好味道》参加非遗进社区展演活动;2020年,徐晨成为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今年2月12日,农历大年初一,由宁夏文化馆文艺部主任曹佳乐担任制片导演、徐晨词曲的宁夏小曲《待在宁夏过大年》一经推出,就火爆了朋友圈,并引发广泛传唱。

目前,宁夏小曲已经成为宣传宁夏非物质文化的一张名片。

(马 军)

--> 2021-02-22 宁夏小曲 唱出宁夏好风光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29407.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