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政协移民资料征集三组
高韵笙老师还向我们展示了保留的一些纪念章,有波兰的金十字勋章;罗马尼亚银质勋章;捷克斯洛伐克反坦克英雄勋章;1957年参加第二届世界青年节获得的《水帘洞》金质奖章;还有他参加抗美援朝纪念章和全国政协会议的纪念章。
高韵笙:《水帘洞》这出戏是中国传统的京剧看家剧目,里边的猴戏分量很重,也是京剧四团每次出国访问带的经典剧目,外国人对里边的猴戏特别叫好。
当时所到的一些非洲国家与咱们还没有建交,按总理的话讲,我们这是戏曲外交。记得去埃及演出时,中国与埃及还没有建交,我们演出结束后不长时间,埃及总统就下令,限台湾驻埃及代表3天内离开。
我们还参加过在埃及的升国旗仪式,当时的外交部领导说:“与埃及建交过程中,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听后都很激动,也特别的自豪。”
那几年出访任务真不少,很多外国人压根没看过京剧,但他们对中国的京剧艺术还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好奇。特别是猴戏,用猴拟人的表演,内涵很深。他们特别喜欢看京剧里的猴戏和武打戏。也因为我在戏中出演美猴王,一些国外报纸还给我送了个“国际猴”的美誉。
我们到国外出访演出时都是国家民委副主任马玉槐带队,1955年,马玉槐带着我们上巴基斯坦访问演出,我们所有演出的道具、服装、化妆用的箱子都是自己搬,自己抬。
我们每到一个地方,所有演出需要做的活都是自己干。大角也跑龙套,也打扫卫生,非常平等,全团上下工作氛围特别好。在巴基斯坦是露天演出,舞台是我们自己设计的,搭台子、拉布景、搬道具、布灯光、装车、卸车全是我们自己干,所以马玉槐对我们团的作风特别喜欢,很是信任,也是因为信任,他把我们从北京要到了宁夏。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马玉槐从国家民委调到了宁夏当副主席。据马玉槐后来讲,筹备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时周总理找他谈话,问有什么困难和需要,他对周总理说:“希望把中国京剧院四团带到宁夏,有外事活动也能露脸。”周总理满足了马玉槐这个要求,就这样,中国京剧院四团从北京来到宁夏,组建了宁夏京剧团,高韵笙说:全团都来了,来的时候热情很高,一心一意想着为建设边疆出力。
高韵笙:在来宁夏前,对这里没有一点了解,团里先是召开了会议,宣布这个消息,同时也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宁夏的情况。老实讲,我们绝大多数人那时候才第一次听说还有宁夏这个地方,动员时说是支援边疆,把边疆建设好了还可以回来。团里还让大家举手表决。
这个团的老底子都是从部队下来的,服从命令听指挥是部队的老传统,大家都表示,要一切听从党安排,全部举手同意,没有一个不举手的,两分钟就决定了100多人和家属一生的命运。
动员会后,全团上下都行动起来,装箱打包,说真的,当时热情还挺高,加上家属,从办公用具,到生活用具,演出行头、道具、所有的家当装了满满一列车。我们团里很多家属在北京都有工作,也申请调到宁夏,在家属的安排上宁夏做的特别好,所有家属全部安排到对口单位。我老伴在北京时是新华印刷厂的职工,调到宁夏后直接安排到了宁夏印刷厂。
尽管来时热情很高,但火车一路西行一路荒凉,大伙心里的热度也有了变化,真的到了宁夏,很多人就傻眼了,刚通车的银川站还没有站台,边上有两个帐篷,一个写着货运,一个写着客运,有好多家属一看这情境就哭了。也难怪,从北京来到这,大家要有个适应期。
后来给我们安排到文化街一个空空的大院里,我们自己打土坯,盖房子,很艰苦,我是从部队里锻炼过的,对吃苦有着充分的准备。
来宁夏时带着一儿一女,新房子盖起来后,每家分到了两间,住进了自己盖的房子里还真是高兴。开始连电灯都没有,用煤油灯。
我们是一边盖房子一边排练,没有排练厅,就把院子里的土地平一平当起了排练场,很快就恢复了演出,第一场演出是在东方红剧场,也是宁夏京剧团给宁夏人民的第一次演出。
演的是《闹龙宫》剧场满满当当的。演员一看观众满场的架势,热情更高了,有种献礼的味道。那时候演得最多的是《水帘洞》《四朗探母》《霸王别姬》《闹龙宫》这些戏,当时有个新闻纪录片,就是拍的宁夏京剧团演的《闹龙宫》里边的一段戏,拍过我在镜头里打旋子。
说起打旋子还有段故事,我在北京时有一个师兄,叫韩运杰,他能连着翻70个斤斗,我说我能打70个旋子,因为打旋子比翻斤斗强度还大,开始他不信,我俩就打赌,谁输了请对方吃涮羊肉,最后他在老北京饭店请我吃涮羊肉。
听高韵笙先生讲述的3个小时中,已经91岁高龄的老人腰板始终挺直,嗓音敞亮,透出一生从艺的功底和厚礼待人的品德。说到遗憾处高韵笙老人讲,刚到宁夏时团里的好角很多,宁夏对这些大角宣传很少,再加上京剧拼不过秦腔,很多大角都可惜了。
上世纪60年代早期,高韵笙在一次练功中腿部受伤脱离了舞台,相继在宁夏戏曲训练班、宁夏京剧团、宁夏艺术学校任教,曾任宁夏京剧团艺委会主任、顾问,1985年离休。
(薛正昌 蔺银生 马君武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