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单 瑞
王结,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副主任、宁夏盲人协会主席,“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自强模范”等荣誉获得者。从一个渴望求知的盲童,到培训8000多人掌握技能的校长,王结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
出生于固原市西吉县白崖乡白崖村的王结,13岁那年因一场意外双目失明。14岁时,父亲送他到县医院按摩科学习按摩技术。王结很珍惜这次机会,不分昼夜勤学苦练,他的手上磨出一个又一个血泡。超强度的练习让王结几次晕倒,但他并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在亲人和老师的帮助下,他借助盲文和录音自学中学课程,以良好的成绩考入陕西自强中专学校。经过4年的努力学习,1991年,王结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到西吉县医院成了一名推拿按摩科医生。
“工作之后,许多盲人在我身上看到了一线希望,来找我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王结告诉记者,同为盲人,他特别理解大家的痛苦,后来下定决心举办按摩培训班,帮助更多盲人学习技能,实现自食其力。
跑部门、找领导、说情况……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后,西吉县教育局为王结批了场地供其举办培训班,1999年,几十名盲人在西吉县接受培训,找寻“光明之路”。
“盲人教学比正常人要难得多,主要靠听觉辨别和心灵感受,判断学员做得对不对,我只能靠用手摸,或者让他在我身上试验,这样才能给每个人提出最有效的意见。”由于按摩技术的掌握需要大量实践,王结让学员们在自己的身上练习手法,一边练习一边指导。最多的时候,十多个人在他身上同时练习。生硬的手法让他身上到处是血印,但为了让学员更快掌握技术,他只能忍着疼。3个月的培训结束后,学员们基本掌握了按摩技术。
学有所成也得学有所用,受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学员们就业成了难题,这时的王结内心出现了矛盾:是享受自己安逸的生活还是带大家出去打拼?思考良久,王结最终决定辞去工作,去银川创业。在自治区残联的支持下,1999年,拿着大姐帮忙贷款的3万元,王结在银川市开了第一家“爱德盲人按摩中心”,一批经王结培训的盲人实现了就业。
随着“爱德盲人按摩中心”被越来越多人认可,全国各地的许多残疾人也慕名而来,都想学习这门技术。一想到能帮助更多残疾人,王结有了继续创业的想法。2001年7月,王结创办了宁夏第一所残疾人职业技能学校——宁夏爱德盲人按摩培训学校,为那些渴望改变生活的残障人士提供保健按摩、手工艺品制作、刺绣等培训内容。培训学校在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的同时,又将免费培训的范围扩大到下岗失业人员,多次举办“下岗失业人员按摩技能培训班”。10多年来,王结共培训各类人员8000余人次,帮助4000多人实现了就业梦想。
“虽然身有残疾,但我却是幸福的,这份幸福来自于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生活的热爱。”王结承诺,他将继续用自己行动回报社会,将爱和力量传递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