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玉香
“国家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农民的思想也要跟上趟。要是早两年采用这个节水滴灌,能省不少人力,收入也会提高不少!”春节期间,吴忠市盐池县惠安堡镇隰宁堡村苦水井村民小组的村民沈建武和张金桥感叹着一年的收益。这些都得益于去年该小组推行的节水滴灌项目,玉米亩产从1600斤上升到2000斤,每亩地的用水量从360立方米降到220立方米,效益有目共睹。
“我们这儿特别缺水,之前都是靠天吃饭,一年下来能解决自家温饱就算是丰收了。直到1995年扬黄灌溉工程推行,老百姓看着流进玉米田里的黄河水,可算是吃上了一颗定心丸。”苦水井村民小组组长沈建伟说,2020年惠安堡镇推行节水滴灌工程,不清楚滴灌过程的村民听说不再实行大水漫灌,又为粮食产量开始担心,纷纷发表反对意见,一场村民自发组织的协商议事活动就此拉开了帷幕。
从转变观念入手 协商有温度
“县、镇、村、组四级组织虽然很希望节水滴灌工程尽早在我们组实施,但群众有意见,就不能强制实行,只能商量着办,让群众自己做主才能把事情真正办好。”沈建伟说。
“大水漫灌能保证产量,为什么一定要改滴灌,滴灌给粮食滴水喝,我觉得这事根本不靠谱。”村民沈建林首先发言。
“其实挺好的,我看冯记沟乡的节水滴灌,一点没影响产量。”“不影响就你家先改,看改造完这个管道是不是要再投入些钱,好好的大水不浇,这不是花钱买风险么,想不通到底图个什么。”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村民小组负责人一一记录,并请来隰宁堡村村主任王海东为大家解疑释惑。
“大家首先要认真了解一下节水滴灌的意义。我们这里缺水大家都深有体会,所以节约用水更应该是咱们带头要做的事情,滴灌是让灌溉用水更加精准地灌溉到每株粮食。”王海东大量运用身边及外省的成功案例,从节水滴灌的原理、意义到操作过程,再到盐池县推行节水滴灌的补贴政策,一一回应了村民们的提问,让村民们对节水滴灌有了新的认识。
县、镇、村、组四级参与 协商有力度
经过4次村小组协商,村民们对节水滴灌有了新认识,为了能够彻底消除疑虑,村民小组和村部及时与惠安堡镇及盐池县农业农村局沟通,进一步扩大协商会议参与范围,盐池县农业农村局委派惠安堡镇节水滴灌项目负责人王兴瑞与镇、村、组四级联动,再次与村民代表齐聚一堂,召开协商议事会,对项目推进程序做了进一步明确。
“由于盐池县节水滴灌工程实施已经有好几年了,经验非常成熟,苦水井村民小组的村民之所以反对,原因除了观念上不接受,还担心相关补贴政策不能落实到位。”王兴瑞说,县、镇、村、组四级联动更增加了说服力,让村民能更加放心地信任这项工程。另外,节水滴灌在大面积土地作业的过程中,优势会得到明显发挥,希望村民能够商量透,同意多地改造管道,实行节水滴灌。
经过又一轮协商,大部分村民同意在每亩田给予120元设施补助的情况下,率先改造一部分农田,并将节水滴灌项目配肥、放水等环节总体交由村民小组专人负责,一项惠民工程就这样顺利实施了。
灵活开展 协商有深度
据沈建伟介绍,为了缓解群众的情绪,村民小组又及时组织村民代表灵活开展协商活动,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