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敏
在事业面前,她认真负责,求真务实;在苦乐面前,她以苦为荣,无私奉献;在荣誉面前,她不骄不躁,奋力前行。从教育行业到政府部门,从宣传系统到基层街道,再到如今的政协机关,不论工作轨迹如何变化,她都坚持在岗位上脚踏实地。她就是自治区政协委员、石嘴山市政协常委、大武口区政协常委曹智莉。
在岗位转换间挑战“不可能”
多年来,曹智莉的工作岗位多次调整,每当面对全新领域,她都不断地挑战着“不可能”,在平凡的岗位完成好每一项任务。
1998年,从石嘴山市师范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后的曹智莉在石嘴山市第十四小学任教。“那是一所地处贺兰山腹地的小学,条件简陋。作为该校第一位专业美术教师,我需要‘白纸作画’付出更多。”曹智莉回忆,当时她月工资300元,为了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追逐绘画梦想,她每月拿出一部分工资为学生购买纸笔颜料,一年后,她的7名学生在全区“六一”儿童节书法绘画大赛中获奖。
2003年,大武口区所有小学开设英语学科,但没有英语专业教师成了最大的阻碍,当地教育局决定从每个学校挑选2名优秀教师由外教辅导进行一年脱产培训后承担英语教学任务,曹智莉位列其中。“由于没有学过英语,外教的第一节课对我来说就像听天书。”曹智莉说,她给自己定下任务,每天除了作业外,额外背50个单词、听读2小时英文,每天都熬到深夜。很快她跟上了外教的授课进度,一年后她站在了英语课的讲台上,还多次承担了自治区、石嘴山市观摩教学课,成了英语学科带头人。2007年,曹智莉选考至大武口区政府办公室成为一名秘书。工作的艰辛超乎想象,每天早出晚归,时常加班忘了吃饭,这成了她日常的工作节奏。
由于工作出色,曹智莉被任命为大武口区新闻中心副主任,当时宣传工作人手紧缺,新闻中心只有她一人,既要肩负新闻中心的全部工作,还要承担宣传部的新闻宣传、中心组学习、干部理论教育、电视新闻审核、门户网站管理等工作。面对新的挑战,曹智莉又一点一滴地从头学做。宣传工作方面,她准确把握宣传工作时间紧、标准高、政策性强的特点,及时撰写各类文字材料200余份,撰写理论文章17篇,在各级报刊杂志刊发稿件120篇。推出了“走进直播间”“移民幸福生活”等栏目,关注民生、民情、民意。曹智莉在任期间加强新闻舆论的宏观管理,完善了大武口区新闻发言人制度,组建了“民情信息员”“舆情信息员”和“网络评论员”三支队伍,加大了舆情报送力度,大武口区的宣传工作一直走在各县区前列。她还先后荣获全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先进个人、宣传文化系统先进个人、舆情信息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在基层工作中用心解民忧
在工作中积极关注民生、民情、民意,为群众多发声、为群众多谋利,是曹智莉一贯秉持的工作态度。
2013年,曹智莉被任命为大武口区民政局副局长,为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她跑遍了大武口区52个社区,通过摸底,发现社区承担各级各类创建达标评比活动59项、出具各类证明材料46项,这些项目严重弱化了社区自治功能,制约了社区服务能力与质量的提升。为此,她撰写了《大武口区城市社区的现状与思考》的调研报告,引起了自治区民政厅的高度重视,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清理社区创建达标活动。2014年初,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清理规范全区城市社区各类创评活动的通知》,仅保留了“星级和谐社区”一项。石嘴山市也出台了《石嘴山市关于进一步减轻社区负担,强化社区自治能力建设的意见》,全面清理社区工作事务,切实减轻社区行政负担。曹智莉带领辖区大力开展“和谐社区”创建工作,作为全区示范点推广经验,成功申报“全国和谐社区”示范社区。曹智莉还协调落实项目及建设资金,通过改建、新建、扩建的形式建设了11个社区。带领辖区村党组织及村民委员会完成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党务、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等各项制度,完善村干部考核评议方式,提升村民自治水平,顺利通过自治区农村社区推进奖验收工作。
2015年,曹智莉又被任命到大武口区长兴街道办事处担任主任一职。
为了给大武口区长兴街道兴民村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曹智莉在兴民村推进实施煤改电工程,那段时间她跑前跑后,忙的不可开交。与北京市通州区、房山区、丰台区农委积极对接、调研,分析对比多种供暖方式的优劣;为兴民村争取配套的电网改造;为村民争取峰谷电价的采暖收费政策……一件件都得以协调解决。2019年3月,曹智莉带领长兴街道改造中低产田1000余亩,实现农村居民巷道全部硬化,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列入石嘴山市美丽家园试点,谋划实施兴民村露地瓜菜、扬水干渠改造、天骄肉鸽养殖等项目13个,共投资4571万元,其中撬动社会资本2961万元,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和田园综合体发展提档升级。
如今,曹智莉担任大武口区政协提案和委员联络委员会主任,同时作为民革石嘴山市委会委员、民革大武口区总支主委,她说:“身处基层岗位,要把国之所需、民之所盼与己之所能更好地结合起来,用心观察了解社会和民生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积极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