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 静
中卫市中宁县第九小学始建于2008年,该校人文气息浓郁,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是享誉“中华杞乡”的一所名校。2020年,学校入选为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再添一笔亮丽的色彩。
做对孩子一生有用的事
中宁县九小建校12年来,奉行“校风育人、精致管理、朴实教学、追求卓越”的治校方略,落实“建设九小文化,聚焦课堂教学,成就才情教师,发展本色儿童,为聪慧与高尚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目标,致力于把学校办成“充满关爱的和谐校园,文化浓郁的书香校园,关注生命的生态校园”。
走进教室,这里的每个班都安装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微机教室、语音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科学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在教育慈善基金会和爱心企业的支持下,学校修建了读书园和亲师园,园内小桥流水,廊亭迂回。有读书廊、书香亭、善行桥、静心湖、闻道廊、文思喷泉、雨花诗路、校友林、映雅鉴等文化景观。廊柱上悬挂的木质楹联,以读书向善为主题,显得古朴雅致。
“著名教育家布莱森说过,任何一所学校的环境都在默默的发表演说,而且孩子们的确会注意它,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宁县九小教育集团副校长张东介绍,校园中四条道路分别以经典童话书主人公命名,每个路名都是一个故事。
今年8岁的王乃馨就读于中宁县九小,生活中她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学习上她刻苦认真,并喜欢广泛阅读书籍。她说:“在学校,我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少先队员,学校老师的教导和学校的每一草、每一树、每一个建筑,都影响着我们应该做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学校致力于真正做一些对孩子一生有用的事情,通过践行“热爱阅读,热爱运动,热爱艺术,热爱生命”四大行动及“日行一善”德育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获得终生受益的核心素养。让他们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有一种高雅的情趣,有一份淳朴善良的情怀。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复兴中华,从我做起’主题活动示范学校”“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单位”。
德育实践活动塑造学生美丽心灵
“全国文明校园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是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珍贵的校园名片。充分说明了学校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所做出的坚实努力和取得的突出成绩,充分彰显了中宁县九小人凝心聚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张东说。
自建校以来,中宁县九小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引导师生践行“日行一善”,强化正确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自律意识。积极推行“晨诵、午读、暮省”的新教育实验课程,设置开放式的读书空间,让孩子诵读经典,润泽道德生命,着力打造书香校园,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发挥教育感染的作用。
做好人好事已经成为中宁县九小的一种校园时尚。学校按照“日行一善,积善成德”的活动体系,通过升旗集会、班队会,向学生宣讲善的内涵等,引导学生认知善的含义和善的行为方式。每周进行班级“日行一善”小天使评选活动,建校12年来,全校已评选“日行一善”小天使万余人次。
学校成立了“中宁九小‘日行一善’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将“行善事、说好话、做好人”德育实践活动延伸至孩子们生活中,聘请小区保安及物业人员作为“校外辅导员”,形成了学校与家庭协调共育的浓厚氛围。
2018年10月,《让美德占据心灵》——中宁县九小“日行一善”德育实践活动经验被教育部评选为“2018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当年11月,学校全体教师参加“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微视频作品展播活动,用66件作品讲述自己、同学、老师、家长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经中央电化教育馆审核全部在活动平台上展播,在优秀组织校中名列全国第三。《“日行一善”德育实践活动对小学生心灵塑造及对社区民风建设影响的研究》获自治区教科研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