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红霞
如何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以来,银川市西夏区工商联立足“工”于服务、“商”为主业、“联”通八方的职能定位,面对疫情给民营企业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以保市场主体为己任,以“361度”即“强六爱、赋六能、建六型企业,促进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个目标,提升辖区民营企业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为载体,创新性开展“爱企赋能行动”。
“我们首先强思想关爱、赋政治之能,打造了以宁夏汇融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政治型企业,把民企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举办专题微党课、开展系列思想政治教育等举措,强思想关爱。”西夏区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夏区成立4个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开展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现场教育活动,会员企业家参与达到全覆盖;推选模范典型塑新貌,宁夏汇融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民营企业,打造6家民族团结创建示范企业及2家示范新经济组织,30家企业(个人)受到了区市各级各类表彰。
强组织关爱、赋聚合之能是西夏区工商联的又一“法宝”。目前,西夏区打造了以银川中关村信息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合作型企业。通过企企合作聚动能,实行老带新、大带小、强带弱的企业合作模式,结对共建企业8对16家。联合人才办为辖区13家民营企业授予技能人才实践基地,11家企业和宁夏大学等7家院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为企业“订单式”培养输送人才2000余人,帮助15家企业解决人才短缺、技术落后等难题;跨区合作方面,促成企业合作10家、商会4家,招商引资2.4亿元。
在强政策关爱、赋学习之能方面,西夏区打造了以银川怡祥矿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学习型企业。西夏区工商联引导企业学习惠企政策增强发展后劲,针对疫情期间国家和自治区、银川市出台的很多政策,企业短时间内难以吃透的实际情况,开展送服务进民企活动,为企业详细解读相关政策,帮助企业吃透用活政策。同时,引导个别文旅企业采取及时分流安置员工、线上销售、员工速成培训等方式走出困境,有些企业还走出了产学研、庄园认购、土地租赁的新路子。
西夏区工商联把“强法律关爱、赋法治之能”作为“361度”“爱企赋能行动”的重要一环,打造了以银川君美盛经营管理公司为代表的法治型企业,以企业治理做统领,制定企业治理工作方案,培养了一批法治型企业。邀请专业律师进企业、进园区、进景区、进商超讲授民法典知识,使民法典在辖区民企的普及率达100%。西夏区工商联在强金融关爱、赋融资之能方面,打造活力型企业,实现银企对接精准化,搭建政银企沟通交流平台,就融资困局进行面对面协商沟通。辖区12家银行共为286家民营企业贷款12.2亿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政府支持最大化,补贴辖区5家商业综合体疫情期间租金190万元,统筹各类资金400多万元,发放消费券3.3万张,清理民企账款6969.94万元;建立黄河银行爱心书屋,5家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实施种养殖、食品加工等进行产业扶贫,18家企业为辖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累计协调扶贫物资37.5万元、消费扶贫达300万元,树立起新时代民企的良好形象。
在强理念关爱、赋创新之能方面,西夏区打造了以洛克宁夏创新设计中心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建立民营企业创新服务基地,为企业提供产品赋能、展示宣传、合作交流、信息咨询、人才储存培养等服务。依托洛客创新设计、百度无人驾驶、携程旅行等高端企业,为辖区各类企业在产品包装、营销方式、产品性能、企业推介等方面提供科技支撑,推动企业创新创造,提升产品提挡升级。充分利用政府每年投入500万元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为企业提供产品设计、产业发展创新服务,助力企业做优产品、做活市场、做全产业链、做亮品牌、做强核心竞争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再添新翼。
2021年,西夏区工商联将在“361度”载体基础上,建立“4321工作格局”即三企联动、三跨联建,建立三个服务中心、组建三支服务团队,搭建两个平台,实现一个高质量发展目标,构筑爱企赋能服务体系总体框架,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构建西夏区爱企赋能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