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蔺 津 文/图
遇旻,自治区政协委员、银川市实验小学校长、“塞上名师”、银川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享受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一直以来,她都坚守着一名师者对教育事业孜孜不倦的初心,深耕教育教学一线,带领着学校的教师队伍,努力创建学校品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多年来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社会公众的高度评价。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她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参政议政,为宁夏教育事业发展鼓与呼。
教育信息化发展未来可期
“我们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地方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正是因为看到了这方面的差距,遇旻一直都执着的去调查、研究。
在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她与钱秀梅、王亚斌等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实施“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利用大数据助力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公平的提案》,并建议加大教育信息化支持政策,加大对教育大数据研究和应用引进培养信息化技术人才,扶持、建立项目计划等,以共享优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用大数据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
在长期的调研中,她了解到,自2018年教育部批复宁夏成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先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探索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宝贵经验,在资源建设、课程改革、教育治理模式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对破解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和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难题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为更好地总结我区“互联网+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更加全面深入地推进“互联网+教育”改革,在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遇旻和几位委员继续将关注的目光投在了“互联网+教育”改革方面,她们再次联名提出了《关于制定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性建设标准的提案》,并建议成立“互联网+教育”示范性建设标准制定委员会;制定“互联网+教育”示范性建设标准体系;搭建“互联网+教育”示范性建设标准的实践载体;建立“互联网+教育”示范性建设标准制定的激励机制。
作为提案主办单位的自治区教育厅,高度重视办理工作,多次与遇旻等几位委员联系,就提案的办理情况进行沟通,并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我区的“互联网+教育”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视察和调研。“目前,教育部已与自治区政府签订了共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合作协议,成立了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省(区)指导专家组和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指导专家组。”遇旻欣慰地向记者介绍到,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她们实实在在看到了我区在教育信息化水平方面的进步。我区已建设了8个“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区)、100所“互联网+教育”标杆校。“我们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未来可期。”遇旻说。
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刻不容缓
“据统计,我国近视总人数超过3亿人,为世界近视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青少年近视眼人数位居全世界第一。”在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小组讨论上,遇旻直言,视力不良已成为影响我区中小学生最主要的健康问题,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刻不容缓。
为此,遇旻、陈艳菊、钱秀梅、王亚斌联名提案,建议要切实加强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中小学校要严格依据素质教育要求、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科学布置作业。家长不要跟风报班,盲目让孩子参加大量课外培训。坚决控制义务教育阶段校内统一考试次数,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严禁以各种名义组织考试选拔学生。中小学校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指导机制,发挥健康管理、公共卫生、眼科、视光学、疾病防控、中医药相关领域专家的指导作用,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向家长和学生讲授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和方法。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并建立视力档案。
这件提案很快得到了自治区领导及自治区教育厅、卫健委、财政厅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区出台规范性文件,要求层层落实防近视文件精神。自治区政府委托教育厅、卫健委与五市主要领导签订防近视责任书,积极落实相关工作。后来,遇旻在调研中了解到,我区成立了自治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负责宁夏近视防控推动和指导工作。逐年遴选建设宁夏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示范学校80所左右,力争到2023年建成防控示范学校300所,引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取得实效。
让思政课堂活起来
“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作用是什么?”当记者问到遇旻这个问题的时候,她坦言,这个话题在社会上一直存在各种各样的声音。她认为,思政课的作用就是给学生心灵埋下一粒种子,并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与其反复讨论思政课的作用,不如潜心研究如何让思政课堂‘活’起来,讲到学生的心坎里去。”遇旻坦言,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思政课还存在着专任教师不足、学校学科教学中重视不够、课题研究不扎实、教学创新设计不强等现象,一些学校的思政课往往变成了“说教课”,很多家长和学生都会感觉到思政课枯燥、无聊。
她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应完善新时期思政课管理、评价制度,把配备思政课专任教师作为督政、督学的内容之一,支持学校把思政课打造成优质学科。尽快成立区、市、县、校各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通过名师带徒形式,形成思政课教师学习成长共同体。每年组织全区思政课教师优质课比赛,通过以赛促培、异地观课、互动评课、课堂诊断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围绕增强立德树人实效,开展全区思政课创新教学方式的专题研究,及时提炼、分享成果,扩大学科影响力。培养建立全区思政学科梯级骨干教师队伍,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名师团队。
这个建议在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小组讨论中,引起了同组委员们的共鸣与认同。自治区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提案的办理工作,第一时间与委员们沟通并讨论提案中涉及的建议,在全区范围内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工作的完善和改革。
2020年8月24日,自治区教育工委在中卫市宁夏大学中卫校区召开会议。在会上,遇旻了解到,我区组建了宁夏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宁夏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专家委员会,主要任务是加强和改进全区大中小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咨询指导、评价服务等工作。五市教育工委推荐本地思政课教学管理骨干若干名担任委员,推荐9个大中小学校思政课建设联盟。我区还将进一步实施班主任能力提升计划,计划3年内创建100个自治区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定期开展教学名师评选、教学基本功比赛、优质课评选和观摩展示等活动,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兼结合的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
让遇旻挂念的还有小饭桌管理、提升学生艺术素质等问题,并且她一直在深入调研。她说:“政协委员的身份让我感到自豪,但更多的是责任。我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把委员的作用发挥好,在修身立德、关心关注民生、传播社会正能量等方面做好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