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吕玉兰提交《关于设立婚姻家庭关系修复中心的建议》的提案,提出长期以来婚姻等家庭关系危机未能得到重视和及时救治,导致婚姻家庭不稳定,引发了诸如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恶化、老人赡养等社会问题。
该提案交办后,相关部门积极采纳提案建议,探索建立健全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婚调工作室、婚姻家庭服务中心等,共同调解婚姻家庭纠纷。
委员呼吁: 妥善化解婚姻家事矛盾纠纷 维护家庭社会和谐稳定
吕玉兰在提案中提出,近几年来家庭纠纷案件不断增多,如海原县人民法院每年受理的离婚等家事纠纷案件达立案数的一半。妥善化解婚姻家事矛盾纠纷,对于维护家庭和谐,保障未成年人、妇女和老年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提案建议,应整合调解室、咨询室、亲情室、亲子陪护室和妇女维权平台等功能室建立婚姻家庭关系修复中心。各地根据具体情况聘请具有婚姻家庭等社会学知识和相关社会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具有专业技能的心理咨询师,以及一定数量的司法社工队伍,按照“法官+婚姻家庭专家+心理咨询师+司法社工”模式,组成由专职审理人员即家事法官、特邀调解员、社会调查员及心理咨询师等其他司法辅助人员组成的家事纠纷审判团队。
法院、妇联、教委、民政、团委、司法等有关部门应承担各自职能、发挥合力,共同参与家事纠纷矛盾化解,构建司法、行政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新型家事纠纷综合协调解决模式。
自治区政协委员王萍也提到同类问题。她在《关于进一步完善家庭暴力处置机制的提案》中指出,《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以来,家庭暴力现象有所遏制,家庭暴力违法的观念深入人心,受害人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但从信访案件数量来看,家暴发生率仍高于其他类型。《反家庭暴力法》虽在遏制家庭暴力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对于相关职能单位的职责权限划分不够明晰,且部门之间配合不够密切,致使部分家暴的处置效果不尽人意。
她建议,应系统性构建反家暴工作体系,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机制,建立多机构合作的反家暴干预机制;建议出台《反家庭暴力法》实施细则,明确预防家庭暴力的具体措施以及多机构合作机制,完善公、检、法、司等各相关部门对家庭暴力案件的受理、认定、处罚、法律依据、庇护救助等,有效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办理答复:
加强阵地建设 积极搭建化解平台
提案交由自治区民政厅主办,该厅表示,长期以来,各级民政部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做好婚姻登记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等工作,化解矛盾纠纷,合力构建和谐婚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2017年,该厅联合自治区综治办、高级人民法院、公安厅、司法厅、妇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的意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婚调工作室、婚姻家庭服务中心等,共同调解婚姻家庭纠纷。民政部门在婚姻登记机关设置有婚姻家庭辅导室,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聘用婚姻家庭辅导员,为新人进行免费婚前辅导,讲授关于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婚姻家庭关系、夫妻关系维系、如何应对矛盾纠纷、优生优育等知识;联合司法厅建立了自治区、市、县三级律师事务所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66个,在全区监狱建立婚姻家庭工作室4个;各级妇联积极打造社会化维权服务机制,实现了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维权工作阵地的“九个全覆盖”,并建立了妇女儿童维权服务中心,专门设立婚姻家庭调解室,聘请婚姻家庭咨询师和律师对来访者的婚姻家庭矛盾进行调解疏导。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婚姻家庭关系预防化解工作开展,指导各婚姻登记机关组织有意义的集体婚礼,邀请当地党政领导、商企名人等现场为新人举行颁证仪式,弘扬“重登记、强责任、崇节俭”的婚俗新风,旨在引导群众自觉抵制传统陋习,增强了婚姻当事人对待婚姻家庭的自豪感、幸福感、责任感和神圣感。兴庆区新华街富华社区、金凤区长城中路五里水乡社区婚姻家庭辅导工作室,每周定期开展婚姻家庭矛盾调解,有效化解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避免因矛盾激化引发各类恶性事件发生。
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婚姻家庭关系预防化解工作合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专业社工、婚姻心理辅导专家,为有需求的当事人免费提供婚前培训、法律咨询、情感辅导、心理疏导、纠纷处理、离婚调解等服务,化解婚姻家庭中出现的矛盾纠纷,进一步促进家庭和谐稳定,推动婚俗改革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抓好婚姻登记的同时,以“挽救边缘婚姻,共建和谐家庭”为目的,把开展离婚适度调解、解答当事人婚姻家庭中的法律问题、疏导当事人的心理困惑作为婚姻登记工作的一个侧重点来抓,积极协调司法局、妇联等部门共同开展婚姻家庭调解亲情服务工作,以增强夫妻双方的责任感和包容度,提高婚姻家庭的稳定性。
作为提案协办单位,自治区妇联表示,通过购买社会服务,2017年至2019年组织婚姻家庭咨询师、律师深入基层,特别是脱贫销号村,举办了240场《反家庭暴力法》“和谐婚姻家庭大讲堂”“抵制高额彩礼”宣讲活动,深受基层群众的欢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及早开通了7条“心理·健康·维权”援助服务热线,并将心理援助服务下沉到713个居(村)民群中,覆盖群众近11.1万名,目前已成功解决了近百名群众的心理和婚姻家庭问题。
自治区妇联将注重发挥妇女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倡导和谐稳定的婚姻家庭关系,让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稳定器”;广泛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关爱帮扶”,发动各级妇联干部、执委、巾帼志愿者进行常态化走访排查,尽早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加大购买社会服务,设立公益项目等激励机制,培育一批从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的专业社会组织和专业人才,提高我区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的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