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飞
为进一步拓宽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渠道,更好地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今年,银川市西夏区政协积极探索建立界别委员联系社会组织工作模式,建立完善了联系基层社会组织制度,有效拓展了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的载体。
密切联系群众 探索界别工作新模式
近日,在贺兰山西路街道书香苑社区的政协委员界别工作室,西夏区政协召开了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界别委员联系社会组织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协商会,西夏区民政局及12家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相关界别委员齐聚一堂,广泛交流。
“相关部门要推进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体系融合发展。”“建议将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与会人员你一言我一语,为推动西夏区养老体系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建言献策。“我们会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加强专业养老护理人员培训,提升养老服务队伍服务水平,适时更换补充设施设备,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老人们真正过得安心、舒心、放心。”西夏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积极回应。
“依托界别委员联系社会组织活动,我们实地参观了两家养老机构,深入了解了辖区养老服务工作基本情况,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对百姓的日常需求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大家在沟通交流中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提高了建言质量,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委员们对西夏区政协开展的创新活动表示赞扬和认同。
今年,西夏区政协在朔方路街道创新建立集“三级政协委员联络小组”“政协委员大讲堂”“‘有事好商量’协商平台”“中共界别委员工作室”“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功能型党支部活动室”“民革之家”“劳动者维权驿站”“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八位一体的工作格局,通过政协党组、各专门委员会与朔方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共同推动,促进工作落实,实现人民政协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目标。特别是积极探索建立界别委员联系社会组织工作模式,得到了委员和群众的广泛好评,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
“我们通过建立政协社会保障及社会福利界别委员工作室,建立联系基层社会组织制度,将政协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形成‘三社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与社会组织和基层群众的广泛联系,尊重民意,汇聚民情,凝聚民力,改善民生,促进政协委员、社会工作者、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工作,实现人民政协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目标。”西夏区政协副主席刘红伟说。目前,该界别委员工作室已进一步建立健全常态化工作机制,由1名副主席牵头,1名政协常委负责落实界别委员工作室工作,充分发挥政协联系广泛的优势,定期召开多方协商议事会议,建立起政协委员联系社会组织工作制度,提升了政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水平。
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提升履职建言质效
如何进一步发挥好政协委员主体作用,认真反映社情民意和群众诉求,更好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动西夏区各项民生实事落细落实,是西夏区政协创新开展界别委员联系社会组织活动的主要目的。
今年3月,在兴泾镇兴顺苑社区,西夏区政协委员与群众交流时了解到,当地缺少健身休闲配套设施和阵地,大家平时锻炼、游乐没有去处。为及时回应群众诉求,3月26日,西夏区政协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邀请了部分政协委员、兴泾镇党政有关领导、社区负责人以及自然资源、文旅体育等部门一同协商。大家围绕休闲文化公园的设计规划、树种选择及健身步道、器材配置、资金争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协商讨论,形成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目前,休闲公园已经建成使用,切实提升了当地百姓生活的幸福感。
(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