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媒体报道,江苏省淮安市纪委监委连续通报了查处的淮阴区、淮安区、涟水县、清江浦区等地多起公职人员参与欺诈骗保典型案件,涉及金额227.7万元。
医保基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保命钱,也是社会兜底的保障,管好这笔钱的意义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医药机构监管面宽,监管难度大,骗保手段出现各种“升级版”,一些基层医疗机构采用降低入院标准、分解入院等骗保方式,甚至不乏公职人员把医保基金当成“唐僧肉”,从中咬一口,最终造成国家医保资金大量流失。
以江苏省淮安市曝光的医保基金被骗案为例,其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公职人员知法犯法,导致监管不力;而医保基金的日常监管仍以人工抽查病案为主,不仅监管效率不高,也极易产生利益寻租空间。
公职人员本身姓“公”,其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公众和社会,在法律、道德层面理应有更高、更严格的自我要求。因此,凡事都要起到积极正面的带头作用,当好表率和模范。对公职人员骗取医保,必须零容忍,从严从重处理,绝不姑息。考虑到骗保行为通常与“把关不严”相关,甚至是利益勾连,还有必要对链条上每一环都深挖,法纪结合,严厉惩治。
比如,淮安市纪委监委就在医保监管平台中嵌入“纪委监委监督”模块,分层级进行在线自动预警。分级预警的设置,让全市每一条医保存疑问题线索都暴露在“阳光”下,所有问题线索的详情、处理进展全部在线展示、全程留痕、结果公开。医保问题线索查没查、怎么查,纪委监委可以随时在线追溯、倒查责任。这也启示我们,运用科技手段助力监管非常重要。通过提高监管智能化水平,将临床路径、合理用药、支付政策等规则嵌入医院信息系统,实行联网审查、实时查询,一旦出现问题发出及时预警,让一切造假伎俩无所遁形。
此外,针对相关主管部门各管一块、各自为政,信息共享互通不足等现象,推动构建共管联办、长效监管机制十分有必要。比如,引入第三方联查督办、纪委监委协同监督等,形成医保基金监管共管联办模式。如此不仅可以确保专业性和独立性,还可以避免医保管理行政单位集裁判员与运动员为一体,确保公正公平。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管好医保基金也离不开信息的公开与透明。只有将监管制度持续规范化、程序化,拧紧医保基金“安全阀”,确保医保资金阳光透明运行,老百姓的救命钱才会更加安全。
(据《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