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一本书 一辈子 一生情

王庆同新书《我的宁夏时光》首发式暨分享会在银川举办

《我的宁夏时光》

王庆同教授新书首发式现场。

本报记者 王 飞 文/图

11月21日下午,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退休教授王庆同发布了新书《我的宁夏时光》。百余名宁夏新闻界、出版界、教育界人士相聚一堂,共同庆祝该书首发。

作者简介: 王庆同,1936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为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退休)。出版《新闻写作基础二十讲》《桥梁与手杖——外国新闻写作技巧评析》《公关传播基础》《岁月风雨》《边外九年》《毕竟东流去》《话一段》《好了集》等,发表论文数十篇。个人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中国新闻教育贡献人物、宁夏优秀新闻工作者、感动宁夏人物(2009年度)等荣誉称号。

活动现场,王庆同向大家介绍了新书的主要内容、出书的目的意义,并分享了他在宁夏60年间印象深刻的生平经历和难忘时光。

这几年来,王庆同认为他的作品中缺少一本较完整、系统反映宁夏60年生活变迁的文章选集,于是,他从2019年开始筹划、编辑出版这本《我的宁夏时光》。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打磨,在各方支持下此书得以问世,终于了却了他近五年来的一个心愿——把此生到过的沟沟坎坎和那里的故事大致说清楚,留下史料,启迪后人。

《我的宁夏时光》共分为六个部分。该书在60年时间延续上是较为完整的,文字表述直截了当,绝大部分是简单句,便于读者阅读。

早年,王庆同在党的号召下,从北京来到宁夏,开始了宁夏新闻和高等教育新闻专业的新征程,并在这里深深扎根。“这本书反映的是我从1958年到2018年在宁夏生活60年的事情。如今,我已是从大学刚毕业的毛头小伙变成一个耄耋老汉。中间经历了宁夏日报编辑、记者,盐池边外(古长城外)荒村油坊梁沙海劳力,中共盐池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宁夏大学中文系新闻学教研室主任、新闻传播学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身份的转变。”王庆同说,不管道路多么曲折,身份如何转变,但他始终没有离开宁夏,而且绝大部分时间是个干活的人。

王庆同说,在宁夏的这段时光他一生铭记。他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艰苦工作中历练自己,成就自己,并把自己的宝贵知识和谦逊的人格魅力传授给了下一代宁夏人。很多业内人士评价王庆同不仅是宁夏新闻界的元老,也是宁夏教育界的元老,他和所有来宁夏的知青一样,正是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才有了现在如此美丽的“塞上江南”。

说到出书的目的,王庆同介绍,主要是让自己和读者朋友更好地认识时代和历史、认识人性和善心、认识人生和使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更加自觉自信自律贡献智慧和力量。“更好地认识时代和历史,是为了从时代和历史前行的脚步声中提取精神力量和智慧元素。”王庆同说,书中第205页他写了这样的话,“现在大学毕业已过去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在多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与时俱进的阐述和总结。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使然,国家、民族的命运展现广阔的前景。”这是王庆同编撰个案文章的重要思想背景,也是出这本书的重要动力。

《我的宁夏时光》“后记”里清楚表明,希望这本书能融入“时代洪流““发挥一点史料的作用”。“平面的看两点之间最好走直线,如果立体的看呢,最好的走法就不一定是直线。因为两点之间可能有山有河。认定人生的输赢是件复杂的事情,要看你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没有,要看是否有助于实现人生的使命、有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同时,还要看过程。”王庆同说,被称为20世纪杰出的诗人之一的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有句名言:“乌龟比兔子更能讲出道路的情况。”王庆同告诉大家,自己47岁才回归专业,他希望年轻朋友都是兔子,万一不小心跌了一跤,不是兔子了也不要气馁,爬起来再一步一步往前走,把“道路的情况”摸清楚,再飞跑起来,永不言败!

王庆同认真、动情道出地一字一句、所思所悟,让到场者深受启发和触动,大家不禁感叹《我的宁夏时光》这本书就像一盏深夜中明亮的灯塔,为千千万万的新闻工作者和教育者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大家认为,这本书无疑是宁夏新闻人和教育者树立标杆、向王老先生学习其人其文的一扇窗口,不仅记载了王庆同难以忘怀的时光之旅,也是后辈们不能忘记的历史。

--> 2020-11-23 王庆同新书《我的宁夏时光》首发式暨分享会在银川举办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26621.html 1 一本书 一辈子 一生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