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宁夏民主党派大楼三楼会议室内,自治区发改委组织召开关于由民盟宁夏区委会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共同承担的西部大开发《宁夏综合养护通道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研究》项目结题验收会。该课题研究在国家林草局、宁夏发展改革委、宁夏自然资源厅等10余部门的支持下,历时两年,于今年11月完成结题,最终项目研究成果将为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大开发重大项目的实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构建生态廊道 促进林草区周边产业融合发展
“2020年澳洲森林大火提示了人们构建与生态保护相适应的生态交通廊道,实现交通与生态共治、互动的动态平衡、共同发展的重要性。”作为课题组组长、民盟宁夏区委会主委冀永强告诉记者,“随着宁夏林草生态功能区森林覆盖率和综合植被覆盖度的提高,林下及草原枯草及腐殖物层不断加厚,林草病虫害和火灾风险逐年提高,加之全区冬春季节,干旱少雨雪,天干物燥,极易发生森林和草原火灾,但由于现有林草养护、生态修复、防火隔离通道建设标准低、通行能力差,大型消防车辆和机械化作业设施通行困难,这也是课题立项的初衷。”
2018年12月,民盟宁夏区委会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共承担了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批准立项的《宁夏综合养护通道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研究》项目研究工作。
“该项目运用生态交通、绿色交通与和谐交通等理念对宁夏林草生态功能区综合养护通道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从生态保护角度提出了综合养护通道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建设标准、投资估算和保障措施及对策建议等。”作为课题组副组长、民盟宁夏区委会参政议政处处长张晓勇介绍,该课题研究成果将为宁夏林草生态功能区构建集生态建设、防火隔离、火灾救援、交通运输、旅游观光、通讯及油气管线设施维护等通行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养护通道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跨越山川平原 两年潜心耕耘终成硕果
自立项以来,民盟宁夏区委会高度重视,积极作为,成立了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国家林草局、宁夏发展改革委、宁夏自然资源厅、宁夏林草局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联合课题组,围绕宁夏综合养护通道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重大课题,在尊重自然科学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展开了专题研究。
课题组成员张耀武回忆,在前期研究的推进过程中,课题组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长安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上海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对所需资料与数据进行搜集与整理,确保课题的翔实与科学,并多次到宁夏6处森林类自然保护区,围绕保护区综合管护道路暨森林防火应急通道基本情况和目前的发展需要等开展调研。先后前往陕西、山西、甘肃、内蒙古、上海、黑龙江、吉林、四川等地实地考察有关林区、草原、湿地等道路建设和管理、防火隔离带建设规划、投融资情况等,力求全面真实了解宁夏综合养护通道建设及与周边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和关联。
“我们经过两年的紧张工作,完成课题总报告《宁夏综合养护通道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研究》10.2万字,报告正文共分8章,解析了该项目的目标原则和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研究了宁夏综合养护通道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宁夏综合养护通道的建设任务,初步估算和评价了工程投资和综合效益,为西北地区综合养护通道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课题组成员张耀武补充到。
发挥民盟自身优势 助推交通网络化
“课题质量很高、内容很丰富、很完整。”11月10日的结题验收会上,专家组成员说。专家组通过认真审阅项目研究报告、听取汇报讨论后认为,该项目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宁夏林草区养护通道发展现状,提出了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建设标准、建设任务和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决策咨询价值。
“我觉得这里面每一题、每一章都环环相扣,而且衔接得非常紧密,内容全面系统、技术路线正确、资料丰富翔实,对策建议都十分实际,符合宁夏的实际状况,是这个课题的可贵之处。”专家组组长周特先说,“该项目充分发挥民盟自身智力优势和联系面广的特点,集合区内外多方面力量,从多学科的视角,提出并研究了综合养护通道建设。”建设宁夏综合养护通道基础设施是巩固宁夏生态建设成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助推交通网络化,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美丽新宁夏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