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
今年的“双11”,比以往来得早了些。
10月底,许多人就成了“尾款人”,只待11月1日,点下支付键,然后坐等快递上门。
“双11”进入第12年,有了更多新变化。新品牌“现象级爆发”;直播成标配;最明显的就是“战线”拉长,把“双11”当天的一日抢购狂欢,提前到了11月初。
新品牌“现象级爆发”
“双11”的背后连着无数商家的期待。
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外暴发,加速了广州市博牌皮具服饰有限公司进一步深耕内地市场的决心。
这家公司已经成立十多年了,过去主做中高端男士商务皮包出口。5年前,公司开始布局国内市场。疫情期间,公司国外的订单受到冲击,公司开始进一步向国内电商平台发力。“双11”的到来,既是一个绝佳的检验时机,也是一次练兵。
和往年只有一个部门单枪匹马上战场不同,今年“双11”,公司在电商平台上加码发力。从9月得知“双11”提前后,就开始备战。
“双11”的第一波销售结果没有令他失望,到了11月3日,销售额已经达到30万元,比去年有所增长。
“双11”第一波销售的首日,国内一些中小商家店铺中,就已出现了一批爆款单品。福建泉州婴童用品产业带某旗舰店的一款薄纸尿裤卖出320万片;广西食品产业带中一商家的一款牛奶卖出31万盒;广东美妆产业带的一商家的一款沐浴乳液卖出6.2万瓶……
“双11”已经不是传统大品牌的“秀场”。数据显示,今年天猫“双11”第一波售卖期,有1800多个新品牌在11月1日的成交额超越去年“双11”全天,94个新品牌增长超过1000%。
天猫新品牌业务负责人无封发现,今年新品牌是“现象级爆发”,新品牌从0到1的成长速度变得越来越快。
直播成标配
10月21日,“双11”预售开始后的10分钟里,淘宝直播引导的成交量就已经超过了去年“双11”全天。在李佳琦、薇娅的直播间里,10月20日晚上就像过年一样热闹。
走出明星直播间,进到各品牌店铺里,直播更是无处不在。
作为老牌直播机构蚊子会的创始人,吴蚊米用“元年”来定位今年店铺直播的发展。她发现,今年虽然倒下了一些直播机构,但网店自播的后浪又扑上来了。“双11”期间,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搜店铺名称,点进去之后,有的店铺直接跳转到了直播页面,有的店铺直播间的销售转化率高达40%。
吴蚊米的直播机构除了培养直播主持人,也承接了国内外众多知名品牌的直播活动。在吴蚊米看来,直播将从购物方式慢慢衍变成一张生活方式,“可能未来电商平台上的产品图文变少了,更多的是通过短视频、直播来了解产品。”商家可以把直播的视频进行剪辑,二次转化,放到短视频平台上或其他媒体平台进一步扩大传播力。
县镇市场“土豪订单”增长6倍
值得关注的是,这个“双11”县镇市场的消费潜力被进一步释放。来自苏宁易购“双11”首日速报数据显示,在厨卫家装领域,虽然广州、南京、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下单笔数最多,但县镇区域3万元以上的“土豪订单”总数,也同比增加了6倍。
苏宁易购实时战报显示,在县镇市场,80英寸以上电视机销量提升280%,十字对开门智能冰箱系列销售同比提升230%,智能健康秤系列销售同比提升超500%,美的智能洗碗机销量同比提升600%。由此可见,县镇消费者对高端家电产品的消费需求日渐旺盛。
业内人士指出,2020这个特殊的一年,疫情给人们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健康防护变得常态化,全民加速“触网”,下沉市场的增长尤为显著,充分释放线上经济潜力。中国的消费者正在细分,多元审美、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显现。“双11”的购物清单,再次印证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及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格局下,国内消费市场的长期上行趋势。
预计超8亿消费者及500万商家参与
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内地零售业在今年前三季度同比下降7.2%,但其中第三季度增长0.9%,为季度内增速年内首次转正。相比之下,网络零售市场形势持续向好,前三季度内地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9.7%。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2020年全球消费者洞察调研》中国报告显示,新冠疫情暴发使得消费模式发生巨大变化,新兴消费趋势正加速零售业的数字化转型。后疫情时代,线上消费的迁移已势不可挡,而日新月异的数字平台吸引着热衷数字技术的内地消费者。普华永道预计将有超过8亿消费者及500万商家参与。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消费市场行业主管合伙人叶旻表示:“随着内地疫情防控常态化,消费者信心回升,零售业逐步复苏,加上得益于后疫情时代的‘报复性消费’以及新零售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电商直播爆发、私域流量兴起等新消费趋势,今年作为疫情后的首个‘双11’,尽管将受疫情一定的冲击,但预计销售额仍将保持增长的趋势。”(据《中国青年报》《证券时报》《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