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1月4日,自治区政协召开“推进我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题协商会。协商会上,与会人员听取协商报告说明,张锋、贺耀、段鹏举、张学东、赵实、张万静6位自治区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围绕协商议题作交流发言。
建设好长城文化公园推动宁夏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政协常委 张 锋
宁夏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长征、长城、黄河文化资源的省区,亦是自然、生态类别比较齐全,形态比较丰富的省区之一。
建设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的一项大战略,是宁夏加强民族团结、提高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水平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的重大历史机遇。一定要作为百年大计、千年之利高度重视,切实建设好。自治区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议,说明自治区政协抓住了促进宁夏发展的牛鼻子,善于从根本上抓宁夏发展的长远问题,体现了本届政协的高度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求是求新的作风与水平。
首先要摸清家底,全方位统筹考虑。宁夏素有“中国长城博物馆”之称,战国、秦、隋、宋等长城都留有遗迹,但相对完整成体系的是明长城,是以固原为中心、以宁夏三卫为框架,遍及宁夏全区域的城池、堡寨、烽燧组成的军事防卫体系,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见证。但这片区域内还集中了丰富的黄河文化、长征文化优质资源,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六盘山、贺兰山、罗山等自然景观独具一格,所以我们要把这些资源进一步搞清楚,全面开发利用建设。建议,在此基础上还要处理好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长城遗址标志的辩证关系。
其次还要注重顶层设计,高标准规划,突出重点和宁夏特点,把保护、开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宁夏长城文化公园建设,应以明长城为基本框架考虑,战国、秦、隋等长城遗存应以保护为主,依托明长城规划长城文化公园,以三卫连线城池、堡寨和固原陕西都指挥使司为重点,以三卫通向固原的烽燧连接点构成长城文化公园的总框架,构画伞形结构,把自然生态保护和文化展示有机结合起来。
希望自治区政协在2021年度把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列为重点协商议题,让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经得起历史和现实的考验。
挖掘长城精神元素拉动长城沿线经济发展
自治区政协常委 贺 耀
根据调研,我们了解到宁夏长城遗址具有时间跨度长、种类多、建筑形式多样等特点,可以说古代长城遗迹是宁夏境内体系最健全、规模最宏大的文化遗产。宁夏在长城遗址保护和宣传、长城资源调查、长城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但仍要警惕在宁夏修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要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我区首先要拓展文旅融合项目,在物质载体上凸显人文历史。宁夏历史文化悠久,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同时也是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建设宁夏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就是在充分发挥宁夏地理位置独特、文化多元、物产丰富等优势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宁夏长城的文化内涵,打造高质量文旅融合产品,不断探索“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共赢模式。在建设宁夏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过程中,需认识到长城文化是灵魂,公园是载体和平台,旅游是“活化”文化的手段。没有灵魂灌入,旅游火不起来,文化公园就“只见物不见人”;旅游是手段,文化公园是载体、是依托、是平台,归根到底展现的是文化元素和文化底蕴。建设富有文化内涵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发展有特色、有体验、有文化内涵的文旅融合项目,才能守得住、看得见“长城体”“长城魂”。
我区要深入挖掘宁夏长城精神元素,拉动长城沿线经济发展。长城作为中华民族最具凝聚力、感召力的精神文化象征之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延绵不断、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发展脉络。宁夏应在保护长城遗址的基础上,挖掘长城历史文化中独特的闪光点,突出宁夏长城中最古老的秦长城、保护最好的明长城、“会呼吸的土长城”等历史文化因素;还要讲好各个时期长城的故事。此外,还应挖掘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辐射面的文化、物产、经济价值。例如,南线长城特色中草药、黄花菜、冷凉蔬菜;北线贺兰山下葡萄酒酿造和旅游;东线水洞沟旧石器科普基地等,形成多点支撑、互为补充、融为一体的历史文化旅游格局,提高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辐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结合长城、黄河、长征三大文化元素建设国家文化公园
自治区政协委员 段鹏举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不仅对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具有显著意义,而且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平台。要建设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要在“理念”和“建设”方面发力。
理念方面,宁夏要落实中办、国办《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其核心是要对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通盘考虑。宁夏具有“中国长城博物馆”之称,而长征在宁夏则更有影响力,有红军长征翻越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并且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千古名句,宁夏长城、长征资源极其丰富,在黄河文化、民族精神的支点上,两者同血脉共传承。长城遗址分布的15个省区市都在积极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其中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自然环境、风土人文等比较接近,因此,要融合长城、黄河、长征历史资源,建设有宁夏特色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是我们要面对的必然命题。宁夏既有雄浑的大漠风光,又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汇集了大山、大河、大草原、大沙漠、大湖泊,而长城蜿蜒其中。宁夏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就应将长城、黄河、长征三大文化元素相结合,在积极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前提和背景下,催生更多的新项目,发挥三大文化元素的多元维度集聚效应,注重产品创新与文化创意,多方发力,在全区五市的建设布局上通盘考虑、突出重点、各有特色,能够串起各地的旅游资源,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打造成宁夏全域旅游的一个品牌项目。
宁夏是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是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地方,数万红军将士在此浴血奋战,对于红军长征的记录,要记住两位新闻记者:斯诺、范长江。他们的两本书《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中国的西北角》,第一次告诉世界关于中国的未来,关于红军长征,预言了中国共产党,尤其范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中都对宁夏、对中卫有着较翔实的记录。在宁夏长征公园建设上,考虑增加“中国新闻事业展示区”建设,也是一个填补空白、丰富内涵,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好事。
保护长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自治区政协委员 张学东
宁夏因长城遗迹多、类型全而被称为“中国长城博物馆”,境内有战国、隋、明等长城约1507公里,这使得宁夏在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自秦代以来,宁夏引黄古灌区的开发便伴随着长城的修筑,尤其在明代达到顶峰。如今,黄河宁夏段沿线仍有大量长城遗址分布。千百年来,宁夏境内的土长城护卫了银川平原、关中平原,为中原的安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淋,长城已垂垂老矣,墙体千疮百孔,因此,对于长城的保护已是迫在眉睫,此时国家提出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对于长城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保护重于建设。
对于长城的保护,要有文物意识,随着旅游的开发利用,长城成为更多人欣赏的古迹,但我们要做到: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要远远地欣赏,不要去打扰,更不要过分的商业开发而破坏。我觉得这也是作为一个文化人最为担忧的一点,所以应以保护为主,开发利用次之。随着下一步规划及建设方案的到来,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上,要有百年大计的意识和历史责任感,要用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专项资金,在走访中,他了解到,有些地方的古城或公园砖瓦已脱落,呈现出了千疮百孔的遗憾和缺憾,因此建议要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施工建设过程中,精细到一砖一瓦,真正打造符合宁夏山川风貌,具有宁夏独特气质和西部风情的地标建筑。
在建设过程中,要挖掘自秦汉唐至明朝的历史文化名人及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在宁夏境内留下痕迹的,要开发利用好历史文化名人及重大历史节点,让历史文化名人在长城历史文化公园的建设上发挥名片效应,用历史文化名人和实践相映衬,以艺术雕塑或历史长廊的形式展示,使之成为中小学历史文化教育基地,从而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家国天下的历史情怀。
作为一项涉及宁夏86%以上市县的重大文化工程,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对宁夏未来若干年的建设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张学东希望,到2023年,宁夏能建成有别于其他地区特色的、具有影响力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建好国家文化公园点“亮”宁夏新名片
自治区政协委员 赵 实
2019年7月24日,中办、国办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载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涉及北京、宁夏等15个省区市,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涉及福建、宁夏等15个省区市。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引起广泛关注。
自治区政协组织召开的这个专题协商会很有意义。宁夏是我国现存长城遗迹较多的省份之一。据2006年至2012年国家长城资源调查,确认宁夏境内长城遗迹主要有秦长城、宋长城和明长城以及秦汉长城、隋长城。烽燧、墩台、城障、关隘、城堡等长城防御体系中的单体建筑设施1225座,是全区现存最大的不可移动文物点,长城遗迹穿越全区19个市县(区)。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在历史时期跨度最大的古文明成果,从全国范围衡量,宁夏长城是全区现存最大的不可移动文物点,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同时,也是旅游和展示价值最显著的名胜古迹。
目前限于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不足,我区长城遗存的家底还不清晰,没有一个总的‘盘点’,因此我们对长城文化遗产价值的认知较为模糊。推进我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统揽全局做好区域之间的总体布局和相互衔接,防止各自为政和资源浪费。在涉及与邻省共有长城资源的,应及早布局,取得先发优势。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具有长城特色的旅游主题村落。
要注重处理好传承保护与合理开发之间的关系,既明确实施重大修缮保护项目、严防不恰当开发和过度商业化,又鼓励对优质文化旅游资源推进一体化开发。
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对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影响力、强大感召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公园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以旅游彰显地域文化。同时,创新旅游宣传模式,整合特色资源要素,挖掘特色文化内涵,加快文旅融合步伐,提升全域旅游品质。《方案》明确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但高质量推进贯彻落实还需要下硬功夫。在宁夏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宁夏要珍惜这个机遇,以深耕厚植之心,凝聚各方之力,就必定能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文化传承的精品,使之成为世界各国争相欣赏的中国文化瑰宝。
深挖长城文化内涵 推进长城保护利用开发
调研组成员 张万静
宁夏是我国现存长城遗迹较多的省份之一。2006年至2012年国家长城资源调查,确认我区境内长城遗迹主要有秦长城、宋长城和明长城以及秦汉长城、隋长城。烽燧、墩台、城障、关隘、城堡等长城防御体系中的单体建筑设施1225座,是全区现存最大的不可移动文物点。长城的修筑方式主要以黄土夯筑为主,部分石块垒砌,也有个别的山险墙等。长城遗迹穿越全区19个市县(区),使得宁夏素有“中国长城博物馆”之美称。
从国家长城资源调查数据来看,宁夏境内大规模修筑长城是在明代,追溯明代“九边”源流,各边长城的主体框架绝大部分是以前代古长城为始基,在前朝遗存下来的长城基础或墙体上根据保存状况和需要,有选择地加高、加厚、增补、修缮、改筑而成。在明代宁夏镇、固原镇管辖的长城中,一类是明代在今宁夏境内修补利用的明以前的存世古长城;另一类是明代根据自己的边防形势重新构筑的新长城。
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掘好、利用好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两个核心目标是保护传承长城文化和带动、助推长城区域的经济发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保护长城遗产本体、保护长城周边历史风貌,更要保护传承长城历史文化、做好长城文化的传播,推进长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长城不只是一堵墙,它由城堡、烽燧、绊马坑等组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有许多资源等待开发,我们应抓住机会,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力度,深入发掘长城的文化价值,打造国家文化战略高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是推进宁夏全域旅游的机遇,宁夏长城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将“宁夏长城旅游”这一金字招牌更好的展示出来,以此为依托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宁夏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应该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极少干预原有墙体,保存“原始”风貌,突出古长城的古朴与苍凉,打出有别于八达岭长城的旅游形象。
(本版文字由 郝 婧 整理 图片由 蔺 津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