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束 蓉
盐池是革命老区,红色教育资源丰富。记者了解到,盐池县青山中心小学、盐池县第五小学等学校大力弘扬红色教育资源优势,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研学游等方式在未成年人中掀起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热潮,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
在中华五千年浩瀚的历史中,古诗文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的星空中熠熠生辉,又像是一股升腾了千年的香气,在文学艺术的长廊上弥漫、缭绕。日前,盐池县青山中心小学“诵读经典诗文 传承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比赛在师生的积极参与中拉开帷幕。《渔歌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古诗词给大家带来了美的享受。
“萌动了柳芽,绽放了花瓣,《春晓》带我们在春的序曲里,一路欢歌。”
“中华古诗犹如阵阵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通过这个活动,我进一步了解了《观猎》的语言之美!”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历史的奇迹,无数红军战士用年轻的生命与滚烫的鲜血,为千古后世,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朗读《七律长征》,我觉得自己又走入了那段峥嵘的岁月。”对于此次活动,不少参与的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据悉,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盐池县青山中心小学旨在通过此次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营造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伴随着振奋人心的乐曲声,同学们声情并茂的经典诵读赢得了师生阵阵掌声。此次活动的开展,旨在通过以赛促读、以读促学,学用结合,引导师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将经典诵读行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载体形式,与学校的教学、科研、育人有机融为一体,让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时刻响彻着琅琅读书声的地方,一个散发着浓浓书香的地方。
在正常教学之余,盐池县青山中心小学还积极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家乡行”研学活动。记者从该校了解到,研学实践教育是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同时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进一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传承家乡红色革命传统,该校结合实际,先后多次组织师生到盐池县革命烈士陵园开展浸入式红色教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育需要实践,成长需要体验,研学活动寓教育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不仅让同学们欣赏了美景,更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并让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懂得家乡的历史,领略家乡美,激发爱家乡,将来建设家乡、奉献家乡的强烈情感。
据悉,该校会将这种类型的学习方式继续延续下去,让同学们走出校园,领略祖国壮美的锦绣山河,感触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立德树人 让思政课“活起来”
重温入党誓词、朗诵红色诗歌、唱响红色歌曲、回顾光荣岁月。日前,位于盐池县城南110公里的李源畔革命旧址,来了一群神情严肃,态度认真的小“游客”,他们是盐池县第五小学的学生。当天,该校党支部组织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和优秀学生在这里开展了“弘扬盐池红色文化,牢记嘱托勇担使命”为主题的红色革命旧址参观学习活动。该校党支部书记王生雄介绍,李源畔革命旧址,在1947年8月24日至1949年8月12日为中共宁夏工作委员会、中共盐池县委员会、盐池县人民政府驻地。这里坐北面南,依山傍沟,四面环山,沟壑纵横。组织大家来这里主要是为了感受当年先烈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从而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好地传承革命精神。
在盐池五小,令大家津津乐道的是学校的思政课教育。温云霞老师介绍,学校从教学能力、听评课制度、教学资源的利用和政治理论学习等方面对新学期思政课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和安排,让思政老师更好地开阔眼界。该校副校长施原旗表示,作为思政教研组组长,将进一步加大思政课改革力度,真正走进学生,言传身教,润物无声,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时刻关注学生所思所想所为,从学生学习、生活、时事热点入手,精心设计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让思政课堂活起来。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应该对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和校纪校规进行学习,让学生从小学会懂礼貌,守规矩。
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生雄介绍,为了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学校成立思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领导,深入思政课课堂听课学习交流,参加思政课集体备课,优先选派思政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从道德与法治教师抓起,提高政治站位,提高思想境界、提高课堂实效,加强理论学习,多读书、读好书,学时政,拓视野,让思政课上得更加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