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皮影戏进校园:

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本报记者 梁 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近年来,随意走进我区一所校园,就会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其中,皮影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很多人关注的事情。近日,记者走进银川市西夏区第十一小学,皮影社团六年级学生马睿婕正在用剪刀雕刻皮影“蛙人”。

只见马睿婕灵巧的双手上下翻转,制作出的皮影人物,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物,而是结合自己对贺兰山岩画理解基础上的再创新。学习皮影制作3年多,马睿婕对皮影有了自己的理解:“我们皮影社团有10名同学是学怎么制作的,还有6名同学是学习怎样表演的。我特别喜欢制作皮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雕刻,最终让属于我的皮影活起来。”

皮影,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有文字记载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皮影戏却渐渐走出了人们的视野。现如今在我区能看到皮影戏的地方也是少之又少。

2015年,西夏十一小开设了皮影社团,并请来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师、宁夏非遗传承人赵增涛做特邀教师。对于赵增涛来说,皮影文化能够进学校,让他感到欣慰:“传统文化后继乏人,通过传统文化进校园,不仅让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让孩子们领略了传统之美,通过皮影戏这种表现手法,让孩子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近年来,该校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视为自己的责任,成立“非遗项目”,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遗项目与国家课程相结合。将“皮影戏”搬进课堂,纳入美术课,成立非遗工作室,让非遗文化润泽校园,让学生在学科教学与社团活动中认识、了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们从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皮影有故事、有人物、有情节,既能锻炼动手能力、也能提升审美水平、还能增加表演能力,孩子们非常喜欢,现在皮影文化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教授皮影表演的老师刘彦萍告诉记者。皮影社团成立以来,已经排演了《东郭先生》等10多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故事。同时,学校还成立了皮影编剧社团,组织学生及时将校园特色发展情况和美丽校园发生的美丽学生和美丽教师的动人事例写成剧本,提供给皮影社团,然后用皮影戏表现出来,演给全校的老师和同学看,用这种鲜活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将孩子们的美好童年留作记忆。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的今天,只有让多彩纷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丰富课程内容,走进校园润泽校园文化,才能让学生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滋养学生艺术素养与艺术气质,让孩子们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该校校长王义红说。

--> 2020-10-27 皮影戏进校园: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25767.html 1 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