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集市上的老手艺

在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的集市上,摊主熬制羊肉臊子。

在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的集市上,摊主认真地制作铝锅。

锤捣出的辣椒面味道更为醇厚。

金黄色的油饼子带着香气扑鼻而来。

用缝纫机补衣服考验的既是眼神也是耐心程度。

手艺人向记者展示手工压榨胡麻油的技艺。

▲扯被面儿是个技术活儿,讲究的是稳准快。

本报记者 蔺 津 陈 敏 文/图

在效率强大的工业机器面前,老一代手艺人掌握的传统谋生技艺,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忘。在时代面前他们已显得落伍,到最后,你还能记住它们吗?

以前,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五行八作、敲着响器走街串巷的手艺人,循着他们抑扬顿挫的吆喝声,出门就能享受各式各样的服务。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老手艺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很难寻到它们的踪迹。

如今,在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每逢赶集的日子,还能看到一些传统手艺人的身影。

家住银川市金凤区康居C区的解大爷夫妇,8时许就骑着电动车来到丰登镇赶集。“就想让大家别忘了还有这门老手艺。”解大爷一边归置着制作铝锅的工序,一边说。他来赶集的目的,是用积攒的废旧易拉罐做铝锅。溶铝、倒模、定型、冷却……经过一道道工具,一口银光闪闪的手工铸造铝锅就完成了。“我攒的这些易拉罐,能做三口铝锅。”解大爷说,铝锅轻巧、传热快、不生锈,过去在农村生活,家家户户都有铝锅,但现在商场超市里很难见到,这门老手艺再过些年头恐怕要失传。

30岁的卢帅从父辈那里传承了手工压榨胡麻油的技艺,他经营的“香油坊”客人络绎不绝,“手工磨的油香啊!”“我每个月都要来这里打几斤香油。”几位年长的客人交流着。“一天出两三千斤油,来我店里的都是散客,很多都是从银川市区赶来的。”卢帅告诉记者,希望手工压榨胡麻油这门手艺不要在自己这里丢掉,一定要传承下去。

今年43岁的白双琴是一位裁缝,从18岁入行一直做到了现在。伴着“哒哒哒哒”的声响,她的双手双脚随着缝纫机快速活动。从母亲手中传下来有着40年历史的缝纫机,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伙伴”。“我经营着一家裁缝店,但赶集做活已经成了习惯。”白双琴说。

时光把人变老,但是“老手艺”却留在内心深处,步步扎根,时时萌发并触动着我们;还有更多的“老手艺”留存在很多人童年中最美好的记忆,也是割舍不下的旧时情怀。

--> 2020-10-19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25429.html 1 集市上的老手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