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吉鸿昌将军是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面对敌人的枪口留下了“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的壮言,但知道他1929年主政宁夏时,致力于开发大西北的人就不多了。
1929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任命吉鸿昌为第十军军长,驻军兰州。吉鸿昌立即以军长名义,布告安民。布告中有云:“本军所到之处,只分良莠,不问回汉。”布告一出,很快就使原先因战争而关门的商店重新开业,紊乱的机关恢复秩序,深得当地的民心。1929年7月中旬,冯玉祥再次电告吉鸿昌,令其暂代宁夏省主席,同年7月25日,举行就职典礼,吉鸿昌照例当众宣誓,发表施政方针。
鉴于宁夏省面临瘫痪的现状,吉鸿昌提出了“恪安职守,遵纪守法,摒除暮气,提高效率”的严格要求。与此同时,为了体现他的新政思想,特依据其施政方针的精神,归纳成言简意赅、用以自勉与勉励僚属的奋斗目标:“公正纯洁,为做事而做官,训练民众,使知四权运用,政治注重下层,工作适合一般民众需要。”旋认真而工整地将此语亲笔写在自己的照片上,加印百余份,分赠各厅、局、县长以及所属师旅长们。当时的西北,虽然资源较为丰富,但交通闭塞、气候恶劣,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很落后,再加上连年的战争以及腐败的政治,严重阻碍了西北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吉鸿昌就任省主席,决心为民兴利除弊。他在自己的备忘录上写道:一、筹备发行日报,暂定名为《宁夏醒报》。二、刷新吏治,直接同百姓见面。三、回汉团结合作,携手开发宁夏。四、军队助民劳动,骡马借与民间耕种。五、阿拉善旗与省府关系中断,应设法恢复。六、藉武术表演大会,融洽军民关系。七、开发西北,军队屯田戍边……
这时候,他的僚属中有一部分人有了想法,认为宁夏不是久居之地,再加上战火不断,随时都有可能被上级调拔,开发大西北又不是短暂时间所能奏效的事,何苦呢。吉鸿昌也自知主持省政非己之所长,打仗才是他自己的本行。但他没有在困难面前踟蹰不前,而是把治理宁夏、开发大西北视为革命的任务,决心在这块地方实现自己为民造福、救国救民的夙愿。
吉鸿昌开始为开发大西北寻求支持者和合作者。他先是耐心说服他的僚属中的豫籍老乡。他充满激情地对他们说:“如果能在外边买一些新式农器运进来,改变一下原来落后的生产方式,那可是如虎添翼呀,到那时这里肯定会变成一个全国有名的大粮仓,……听说这里地下矿藏也不少,有待于我们开采。”为了进一步争取更多的人参加这一行列,他针对许多家居中原、不愿扎根西北的官兵,创办了一个“拂晓读书会”以教育这些人。读书会先吸收团以上军官参加,以后发展到营级军官。在一次学习会上,他说:“你们知道,我经常考虑开发大西北的问题,甚至新大陆探险,打通第三国际等,而这是少数人的力量难以办到的事。因此我希望你们大家都能成为我志同道合的伙伴,同我一起来干。”结果,“拂晓读书会”办得很有成效。他在给冯欣农的一封信中写道:“西北地域广大,有着极大的开发潜力,且民风淳朴、百姓勤劳,宁夏得黄河之利,赛过江南。弟正在筹划开发大西北事宜,惟缺乏科学技术人才,诸如农业、水利、交通、地质等方面之人。这里对于他们是大有用武之地的。”他还利用恳谈会等多种形式,说服一些青年军官。
吉鸿昌通过百折不挠的努力,为开发大西北争取到了多数人的同情与支持。于是,他自任“开发大西北总指挥”。他认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表明自己的决心另一方面,将标志着开发大西北的议论阶段已结束,开始了计划与实施阶段。同时,他还印制了名片,背面印有:一、开发大西北安定民生。二、实行兵工政策。三、反对内战,枪口绝不向内。他将部队临时出工修整被破坏的道路和桥梁等的作法,改为兵工方式,将筑路造桥和植树造林的任务,纳入开发西北诸任务中的一项。另外,他还要求部队:在收获高潮的半月内,可以停止训练,全部投入农事活动官兵的生活,各部队自行解决,不得借故扰民。
吉鸿昌感到光是这些还不够。针对当时的因循守旧、苟且偷安的官僚作风,他在省政府再次提出了“清除暮气,廉洁清正”的口号,藉以冲破习惯势力的藩篱,触动改变“做官当老爷”的腐败现象。他相信通过自己生气勃勃的领导,至少可以给这块边陲僻壤注入新的活力。
他定名的《宁夏醒报》,特辟读者来信一栏,欢迎各界人士对地方行政加以评论,提出意见。他还直接以省主席的名义,向全省发出通告,表明为民作主,直接为民众解决一些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吉鸿昌把直接同群众见面发现的问题,作为整顿吏治的突破口,并结合推行政令困难的现状,组织吏治考察团,分赴各县进行考察,力求革除弊端,重开官场新风,并恢复了定期举行朝会的制度,听取汇报并指导各项工作。
吉鸿昌除了大刀阔斧地刷新吏治以外,还组织了一次军民游艺大会,藉以融洽军民军政关系。与此同时,吉鸿昌还要求各中小学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并把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看作是建设宁夏、开发大西北的一项重要工作。
就在吉鸿昌积极为开发大西北而努力奋斗时,1929年10月,宋哲元、刘郁芬等27人,发表讨蒋通电。11月,蒋介石、冯玉祥两军在河南发生激战,吉鸿昌奉命率部参战。至此,他的开发大西北的计划不得不停止。但他在宁夏励精图治,努力开发大西北,使得这一地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他处处为民众着想,替百姓办事,赢得了“好主席”的美誉,也在开发大西北的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据《团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