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莹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也要适应并遵循这一趋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鲁宝杰提交《关于科学构建我区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的提案》,对症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市场把控能力弱、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不健全等短板问题,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建言。
近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对委员所提意见建议进行答复,介绍提案办理情况。近年来,我区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全区优质粮食总产连续8年稳定在360万吨以上,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7.4%。下一步,根据委员提出的建议,坚持优化调整农业结构,促进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我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构建农业全产业链 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我区涉农加工业普遍规模较小,大多从事初级产品生产,缺乏完备的流通网络体系,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和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方面缺乏紧密的衔接与合作。”鲁宝杰提出。经过深入调研,她发现,农作物种植产业缺乏科研与精深加工的有效衔接,产品价格低廉,没有竞争优势,没有形成种养“殖业+科研+生产加工+品牌营造+销售渠道+融资”的闭环产业链条。
为此,鲁宝杰在提案中建议,科学规划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从创新和完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市场流通体系,从提升农业生产科学水平、产品高附加值转化能力、质量安全追溯应用和消费端入手,由流通环节经营主体发起并连接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等环节,形成农业供应链逆向拉动网络,在国家政策扶持和激励下,进一步吸引资本、信息、管理、技术和各类资源禀赋,拉动和引导农业全产业链资源配置优化,将农业生产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化,构建全新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关系。因势利导、借势而飞,以消费拉动农业智慧供应链从根本上来破解“三农”问题。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认真吸纳委员意见,在答复中明确提出不仅将积极探索现代农业与工业、商贸、文旅、物流、信息等现代产业要素的多种融合模式,还将聚焦主体培育,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认真实施好“一村一品”、产业强镇、产业集群等重点项目,吸引资本、信息、管理、技术和各类资源禀赋,拉动和引导农业全产业链资源配置优化,将农业生产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化,补强产业链条薄弱环节,推动形成“一县一特、一特一片、一片一群”发展格局。
大力发展高效种养业 切实提高科技支撑水平
针对长期以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农药残留等问题,鲁宝杰认为我区相关部门应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引导改变片面追求产量和利益最大化导向,提高健康产业意识。她说:“应从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品牌的需求入手,构建品牌体系,强化宁农品牌,引导农业由重量向重质转变。要站在高质量发展的视野,建立具有地域优势的农产品品牌认证体系建设给宁农产品贴上多维的、数字化的‘身份证’。”
这一建议引起了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的重视。该厅在答复意见中称,将大力发展高效种养业,坚持以水定地、以水定产,按照“为养而种、种养结合、绿色加工、生态循环”的思路,主动调减低效、高耗水作物。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构建品牌认证体系和农产品溯源体系,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行“合格证+追溯码”管理,努力实现“卖原料”向“卖产品”、小产业向全链条、创品牌向创标准转变。
鉴于我区农业产业科技应用普及率低、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等短板问题,鲁宝杰希望坚持以农民、企业需求为导向,切实解决农业产业在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办不了、办不好、不合算的重大技术、关键环节、基础设施等成本高、效益低的需求难题,通过服务引导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进农业生产方式。
对此,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在答复中表示也将予以关注和支持。在聚焦技术服务、提高科技支撑水平方面,我区将建立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加大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等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经营性服务组织承担农业科技服务。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解决生产经营主体技术需求难题,形成政府与市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农业服务供给新机制。建立奖赏机制,加大对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力度,建立土壤肥力定期检测制度和培肥地力奖赏标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