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是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民族工作,既要依靠物质力量,也要依靠精神力量;解决好民族问题,既要解决好物质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这些重要论述标志着我们党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了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民族工作要见物,更要见人。做民族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而人是有思想的,正确行动来源于正确思想,错误行动来源于错误思想。要把党的民族政策贯彻落实好,要把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抓好,没有正确的思想认识不行。推动民族工作要依靠两种力量,一种是物质力量,一种是精神力量。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物质力量的运用强一些,精神力量的运用弱一些。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要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哪一方面的问题解决不好都会出问题。还要认识到,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各有各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互相替代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并不会自然而然带来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要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但并不是靠这一条就够了。应该说,问题的成因主要不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们在继续用好发展这把钥匙的同时,必须把思想教育这把钥匙用得更好。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切实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五个认同”的基础,是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才能巩固。21世纪是全球化时代,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科技和国防等硬实力,同样需要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当前,中华文化复兴方兴未艾,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西强东弱的总体态势,面临着提高文化软实力的紧迫任务。中华民族要想在这场人心争夺战中胜出,就必须不断增强文化认同,建设一个“强大而可亲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