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 敏) 宁夏继成为全国唯一“互联网+教育”示范省区之后,又被教育部列为全国唯一“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自2019年1月启动试点以来,石嘴山市、银川市西夏区和贺兰县作为试点地区,做出大量有益探索和尝试,取得良好成效。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刘金星、高玉琢提交《关于加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应用体系建设的提案》,针对试点工作开展短板问题建言献策。
提案介绍,“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是“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开展教师智能助手应用、未来教师培养创新、教师智能研修、智能教育素养提升、智能帮扶贫困地区教师和宁夏大数据建设与应用六项行动探索。以石嘴山市为例,该市已推行8大类14个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探索试点项目,超过60%的教师参与到试点探索中,培育了一批智能教学骨干教师。
“通过人机协作,教师备课可以精准掌握学生学情和个性特点,教学进度、内容、深度可以根据当堂反馈调整,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很大提升。”刘金星介绍,VR、智能机器人、双师课堂和课堂教学智能观察系统应用,推进了创新素养教育深化,推进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石嘴山市的试点工作在全国具有一定示范意义。但在探索中也发现全区各地的试点工作除了存在思维观念不够先进、试点专项资金缺乏、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和特色创新还需要打造等问题外,应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应用体系建设。
委员们认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是“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有机互补。建议准确对标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把试点作为我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工作重点内容来规划和推进,从重建设转向建设和应用并重,增强政策支持和资金项目扶持力度,推进试点工作深化普及。实践表明,现有的班班通设备基本上可满足智能化教学需求,而高水平智能化软件、智能化教学助手、个性平台资源和数据分析系统等才能促进教师高水平试点应用,才能保持试点的示范性,要准确把握教育部试点部署的核心要义,强化试点工作的先进性与示范性,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加强对试点地区的支持,全面提升试点工作水平,使试点工作在全国领先,打造一批可复制、可粘贴的先进典型,促进教师学生改变。此外,部分地区情况表明,一些学校关注硬件建设和环境建设,信息化资金主要投入在具体建设项目当中,购买硬件设备较多,出现设备闲置问题;部分学校在促进学生的成长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等方面系统考虑设计不够,应用体系建设还有不少差距和不足,建议今后要加强对应用环节的考核和监督,深化试点层面和水平。
针对试点工作无现成经验可借鉴,大量的基层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校长都处在“不知道怎么干、干什么”的迷茫状态,面对新技术不知所措、面对试点不知从何处下手落实这一普遍情况,委员们还建议,要加强基层行政管理者、校长、教师专业化素养提和升培训力度,加强教师人工智能和信息化人才培养,从技术、理论、实践等层面开展培训研修,定期举办交流观摩和示范课展示等活动,扩大培训覆盖面。重点加大对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和学校校长、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选配、充实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一批既懂教育、又擅长技术的“种子”人才。建设好自治区专家组、地市技术服务队伍和学校应用骨干三支队伍,通过专家引领,促进教师和校长理念转变和更新,推进试点深入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各个领域,促进试点向纵深发展。